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PAGE
PAGE6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基础巩固】
读自然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
2.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
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更、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亲密相关。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所处的气候区不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第2题,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图中箭头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1.A2.B
3.下图反映的自然环境要素间的功能是()
A.生产功能B.稳定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
解析:由图可知,各自然环境要素间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藏羚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答案:B
生物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创建者,在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生物循环的图示,正确的是 ()
AB
CD
5.植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功能B.稳定功能C.调整功能D.生产功能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的圈层有()
A.生物圈与大气圈
B.生物圈与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与大气圈、岩石圈
D.生物圈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解析:第4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合成有机物,有机物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成为动物和微生物的食物,动植物遗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又以无机物的形式重新回到环境中。第5题,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实力,生产功能主要依靠于光合作用。第6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涉及的物质有水、矿物质、大气,它们分别来自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又在生物圈(绿色植物)进行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答案:4.B5.D6.D
“一枝黄花”是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原产于北美洲,进入我国后在南方一些省份泛滥成灾。它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其根、茎、种子均可繁殖,一株“一枝黄花”一年可繁殖至两万余株,一旦扩散成灾,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平安将构成严峻威逼。据此,完成7~8题。
7.材料中描述的生物入侵现象,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A.自然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B.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新的功能
C.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更
D.一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变更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自然环境的变更
8.“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快速扩散,其主要的缘由是()
A.这些地区气候潮湿,相宜其生长
B.该地区的土壤呈酸性,相宜其生长
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
D.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
解析:第7题,生物入侵现象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体现之一,一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变更,将会导致其他各个自然环境要素及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变更。第8题,“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快速扩散的主要缘由是该地区的气候相宜其生存。植物生存的关键是看其是否适应当地环境,并不是靠天敌来调整。
答案:7.D8.A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傲慢,可是这座大坝建成20多年后,出现了一系列现象: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遇严峻侵蚀,海岸线内退等。据此完成9~10题。
9.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20多年后出现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A.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B.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D.一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变更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变更
10.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库区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B.地方性气候更温柔潮湿
C.地下水位下降
D.洪涝加剧
解析:第9题,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形成水库,变更了水文条件,由此所引发的土壤、水质、河口三角洲等的变更属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更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变更。第10题,纳赛尔水库相当于一个人工湖泊,通过其巨大水域的调整作用,当地气候受到影响,变得更温柔潮湿。
答案:9.D10.B
【拓展提高】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11~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