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基础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PAGE
PAGE8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基础达标练
(2024辽宁沈阳高二期末)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erC.③D.④
答案:A
解析:松花江地处东北,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所处气候区不同,水文特征差异较大。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
答案:B
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选B。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有
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
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
答案:B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
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建者,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下列关于生物循环的图示,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合成有机物。植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其生成物又回到四周环境中去,从而实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5.植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功能B.稳定功能C.调整功能D.生产功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生产功能主要依靠于光合作用,所以可得出正确选项为D。
(2024四川乐山高二期末)四川省青神县汉阳镇岷江上修建了汉阳航电水利枢纽,使汉阳大坝上游形成一个十余千米长的漂亮水库汉阳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修建汉阳水库后,对汉阳镇当地自然环境会产生相应影响,框图含义推断正确的是()
A.①水面增大,蒸发量增大B.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C.③土壤水分含量增多D.④蒸腾作用加强
答案:D
解析:依据图中水库修建与水库四周降水增多之间的关系可知,②为水面增大,蒸发量增大,①为土壤水分含量增多,③为植被覆盖率增大,④为蒸腾作用加强,据此推断D正确。
7.以下最适合框图图名的是()
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B.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C.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D.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图表示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详细而言是由于修建水库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即水库修建导致水面增大,蒸发量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蒸腾作用加强,最终导致水库四周降水增多,因此图示反映的是区域整体性特征。
(2024北京朝阳高三期中)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实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卫天敌的目的。下图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河狸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旁边()
A.植被覆盖率降低B.湿地面积削减
C.生物多样性增加D.年降水量增加
答案:C
解析:河狸坝可以使该区域蓄水量增加,湿地面积扩大,相应的生物量也会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依据图中的河狸坝形态和材料可以推想,河狸筑巢的河段一般都是小支流,蓄水量较小,对气候的影响可以忽视。
9.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A.年径流量增多B.含沙量下降
C.河水流速变慢D.下游枯水期延长
答案:D
解析:河狸大量被捕杀,河狸坝就会消逝,其调整河流径流量的功能消逝,河流旱涝加剧,D正确。年径流量、含沙量、河水流速受其影响较小。
10.(2024河南郑州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图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峻,鱼鳞坑是该地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之一。鱼鳞坑是在较陡的山地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成“品”字形交织排列,状若鱼鳞(图乙)。鱼鳞坑具有肯定的蓄水实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
(1)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各地理要素的改变。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鱼鳞坑能保土、保水、保肥的缘由。
(3)黄土高原地区鱼鳞坑等生态整地方式初见成效,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说出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并推断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的发展改变状况。
答案:(1)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流水侵蚀更加严峻,渐渐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裂的地貌;土壤更简单遭遇侵蚀,肥力下降;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当地降水削减,气候变干;降水削减,当地的河、湖等水量削减。
(2)鱼鳞坑能拦截地面径流,使下渗增加,起到保水作用;随径流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