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PAGE
9-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4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从A到B自然景观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改变
B.海拔改变
C.海陆分布不同
D.水分改变
2.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的改变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改变
B.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1选A,2选B。第1题,从A到B的自然景观在南北方向上发生改变,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改变,产生的缘由是热量条件在南北方向上发生改变。第2题,从C到D的自然景观在东西方向上的改变,符合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
(2024·淄博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改变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4.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解析】3选C,4选B。第3题,据图可知,该山地基带为暖温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不是荒漠带;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第4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图文材料精确获得有效信息。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山地北坡,三地的海拔、光照、热量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改变主要是由水分差异引起的。
(2024·安庆高二检测)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④自然带的名称是 ()
A.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6.造成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洋流
【解析】5选B,6选C。第5题,图中④地位于30°~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限制,形成夏季燥热干燥、冬季温柔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气候的条件下,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因此图中④自然带的名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带。第6题,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随纬度改变而更替,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渐渐削减,随之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度线延长、随纬度改变。因此造成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如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甲自然带是 ()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8.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长白山高山灌丛 ()
①根系浅而发达 ②生长快速
③植株密度稀疏 ④植株高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7选D,8选B。第7题,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基带位于东北平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北坡,海拔在600米以上,其上是山地针叶林带,则甲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的过渡地带,是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海拔高度高于山地针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位于亚热带。第8题,长白山高山环境山地土层薄,灌丛根系难以向下深扎根,因此根系浅;山顶风力大,灌丛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植株,①正确。高山环境气温低,土壤贫瘠,高山灌丛生长慢,植株低矮,②④错误。高山环境气温低,土壤贫瘠,生长环境差,植株密度稀疏,③正确。
【方法技巧】“四步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
第一步:分析基带类型: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
其次步:分析带谱的丰富程度:肯定高度的山地,自然带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
第三步:分析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凹凸:一般状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迎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第四步:分析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凹凸: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
读某地区图,回答9、10题。
9.图中M山地南、北两侧山麓地带的自然带 ()
A.均为热带草原带
B.北侧为热带雨林带,南侧为热带草原带
C.均为热带荒漠带
D.北侧为热带草原带,南侧为热带荒漠带
10.M山地北侧山麓地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改变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
【解析】9选B,10选C。第9题,依据图中经纬度、山脉走向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位于中美洲地区,M山地北侧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