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与小鸟(二)(说课稿)-2024-2025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docx
长颈鹿与小鸟(二)(说课稿)-2024-2025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2025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材,内容为“长颈鹿与小鸟(二)”。主要学习整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技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对数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操作和计算活动,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运算过程。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培养学生对空间和数量关系的直观感知。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二年级学生对整数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然而,对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学生可能还在适应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二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来学习新知识。他们的数学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通过直观的操作来理解概念,而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特别是当加法中出现进位时。
-正确地进行计算,避免因为计算错误而导致的错误结果。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的步骤。
-在没有具体操作支持的情况下,抽象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方法。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克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规则,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计算框架。
2.操作法:利用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小棒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转化为计算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使用PPT展示计算过程和步骤,直观地展示计算方法。
2.互动软件:利用数学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巩固计算技能。
3.教学视频: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计算过程和概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问题——长颈鹿与小鸟(二)。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颈鹿和小鸟的一些有趣的特点,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索它们的故事,看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学生):好的,老师。
二、新课讲授
1.问题提出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长颈鹿和小鸟在公园里相遇了,它们要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先到达公园的终点。已知长颈鹿的速度是每分钟走5米,小鸟的速度是每分钟飞10米。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如果比赛开始,它们谁会先到达终点呢?
(学生):长颈鹿的速度慢,小鸟的速度快,应该是小鸟先到达。
(教师):很好,同学们已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接下来,我们要通过计算来验证这个结论。
2.计算过程
(教师):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长颈鹿和小鸟到达终点所需的时间。我们可以用路程除以速度的公式来计算。
(学生):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
(教师):没错,那我们就来计算一下。假设公园的终点距离起点100米,那么长颈鹿到达终点需要多少时间呢?
(学生):100米除以5米/分钟,等于20分钟。
(教师):很好,长颈鹿需要20分钟。那么小鸟呢?
(学生):100米除以10米/分钟,等于10分钟。
(教师):对,小鸟只需要10分钟。看来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小鸟会先到达终点。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比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公园玩,他们相距500米,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走80米,小红的速度是每分钟骑自行车120米。他们同时出发,谁会先到达公园?
(学生):小红会先到达,因为她的速度更快。
(教师):那我们来计算一下。小明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公园呢?
(学生):500米除以80米/分钟,等于6.25分钟。
(教师):小红呢?
(学生):500米除以120米/分钟,等于4.17分钟。
(教师):没错,小红会先到达。通过这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