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与小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001].docx
《长颈鹿与小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长颈鹿与小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本课选自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异,初步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等核心素养。通过故事情境,学生将学会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发展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将运用逻辑推理来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并掌握如何比较两个不同物体(长颈鹿与小鸟)的身高大小。
-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故事情境,学生需要将现实生活中的身高差异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
2.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的相对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比较的大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这一概念。
-操作活动的准确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操作,如测量工具使用不当或观察不细致,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如何精确地进行测量和观察。
-数学语言的表达:学生可能不熟悉数学语言,如“大于”、“小于”等,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教师的示范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入,讲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操作经验和比较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体验比较大小的过程。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片,直观展示身高差异。
2.教学软件辅助:使用数学软件或应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测量和比较操作。
3.操作材料:准备实物尺子、卡片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动物世界的视频,展示长颈鹿和小鸟的生活场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异,提问:“你们觉得长颈鹿和小鸟谁更高一些?”
3.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身高。
**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讲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2.讲解过程:
-利用PPT展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身高差异。
-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如使用尺子测量、目测等。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比较,如:“长颈鹿的脖子比小鸟的身高要长。”
3.操作示范: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展示测量结果。
**巩固练习(15分钟**)
1.练习活动:分发卡片,每张卡片上画有不同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进行身高比较。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两张卡片,比较它们的身高,并说明理由。
3.展示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展示比较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说比较的大小是相对的?”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比较的相对性。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操作活动:教师提供不同长度的木棍,让学生尝试将它们按照长度排序。
2.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排序,并分享排序的方法。
3.合作学习: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排序任务,并互相检查结果。
**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应用情境:提出一个生活情境,如:“你家的书架上有三本书,分别有多厚,你能帮妈妈比较一下哪本书最厚吗?”
2.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相对性。
2.反思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比较大小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用时总计: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