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正确认识广告 第1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9.正确认识广告第1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正确认识广告”,包括广告的定义、广告的作用、如何辨别广告的真伪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已学的《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中“消费常识”相关内容相联系,如消费者权益保护、辨别商品真伪等,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广告知识,学生能够增强法治观念,了解广告法规,提高对广告信息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理性分析广告内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来的生活和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广告的定义和作用:理解广告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广告的辨别:学会识别广告的真伪,区分正当广告与虚假广告。
难点:
1.广告信息的真伪辨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广告信息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判断是难点。
2.广告法规的认识:理解广告法规的基本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广告内容,对比真实与虚假广告,提高辨别能力。
2.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广告法规的基本知识,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法规的重要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不同类型的广告,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学习广告的特点和作用。
4.鼓励学生提问,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班级学习平台,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互动交流
-信息化资源:广告案例视频、图片库、网络资源链接(不包含具体网址)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广告样本)、课堂讨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广告呢?你们对广告有什么样的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正确认识广告》的第一课时,了解广告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辨别广告的真伪。”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讲解广告的定义:“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信息的方式,它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向消费者传递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广告的作用:“广告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们的看法。”
-学生分享广告在促进消费、提高品牌知名度、传递信息等方面的作用。
3.老师讲解广告的类型:“广告有很多类型,比如商品广告、服务广告、公益广告等。下面,我们将通过观看一段广告视频,来了解不同类型的广告。”
4.播放广告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观看后,老师提问:“大家刚才观看了哪些类型的广告?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
5.老师讲解广告的真伪辨别:“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虚假广告。那么,如何辨别广告的真伪呢?”
6.老师讲解辨别广告真伪的方法:
-查看广告发布者的信息,了解其背景和信誉;
-核实广告中提到的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
-注意广告中的夸大其词和误导性内容。
7.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广告的真伪:
-分析一个虚假广告案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老师点评并总结。
8.老师讲解广告法规:“我国有相关的广告法规,比如《广告法》等。这些法规对广告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规范。”
9.老师讲解广告法规的基本内容: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
-广告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广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10.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广告的定义、作用、类型以及如何辨别广告的真伪。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广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课堂练习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各种广告,思考它们的作用和真伪,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老师收集并批改。
四、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九课《正确认识广告》的第一课时,了解了广告的定义、作用、类型以及如何辨别广告的真伪。”
2.老师总结:“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广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延伸
1.老师布置课后延伸作业:“请大家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广告,提高家庭消费意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