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doc
PAGE\
PAGE1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
课程英文名
ModelingandSimulationofRobot
双语授课
□是?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智能制造工程系
面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
开课学期
第6/7学期
先修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后续课程
无
选用教材
李艳生.机器人系统建模与仿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0.06
说明: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
参考书目
李增刚.ADAMS入门详解与实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08
课程资源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机器人的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熟知Adams和MATLAB软件在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和数值计算上的优势,展示机器人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详细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研究意识,在高等工科教育中,对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2
精研善创。具备研究、分析、解决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智能制造、机械制造、机器人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运维管理的工作。
课程目标5
博闻敏学。具备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具备继续深造或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H】
指标点5.2: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绘图软件,表达机械制造工程产品、装备的设计问题。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M】
指标点10.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就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进行产品设计、制造、试验等工程文件的编纂,并可进行说明与阐释。
课程目标2
表2-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智能制造工程)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智能制造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H】
指标点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的智能制造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智能制造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M】
指标点10.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就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进行产品设计、制造、试验等工程文件的编纂,并可进行说明与阐释。
课程目标2
表2-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机器人工程)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器人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机器人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H】
指标点5.2: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工具软件,表达机器人工程产品、装备及智能装备的设计问题。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机器人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M】
指标点10.1:具备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