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doc
PAGE
PAGE1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机械创新设计
课程英文名
MechanicalInnovativeDesign
双语授课
□是?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t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机械制造工程系
面向专业
工科类相关专业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先修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等
后续课程
无
选用教材
孙亮波主编.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第二版)[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参考书目
1.张莉彦主编.机械创新设计(第三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2.李助军主编.机械创新设计及其专利申请(第1版)[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
课程资源
无
课程简介
?《机械创新设计》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拓展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建立创新设计思维。本课程的任务是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了解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坚定自主创新设计、复兴民族工业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熟知创新设计原理、方法,具有设计复杂工作装置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术资料处理装置设计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创新设计的最新发展及创新设计在机械工业及相关工业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建立创新思维,习得机械装置系统创新设计方法等相关知识,结合工科有关各类学科竞赛,设计结构完整的、功能齐全的、有创意性的工作装置,培养装置创新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及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传统机构设计方法,标准件选用、设计、安装规范,以获得实用、简易、有价值的工作装置。具有开拓进取的科技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2
具有创新意识,能积极开拓自身视野,不断从国家、社会科技创新发展中寻找灵感,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具有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机械工程中的控制系统、机械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H】
指标点3.1:能够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体现出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M】
指标点12.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课程目标2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
1.学科竞赛的意义;
2.熟悉相关专业学科竞赛;
3.学科竞赛制作内容;
4.竞赛综合能力培养;
5.学科竞赛项目申请。
1.拓展阅读:了解创新设计及其发展;
2.课后思考:深入了解学科竞赛。
课程目标2
重点:
学科竞赛对知识储备的需求。
1.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开拓学生视野,建立竞赛思维;
2.演示讲授法:能够促进学生强化对学科竞赛的认识。
4
2
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类型;
2.创新思维理论;
3.创新思维技法;
4.批判性思维;
5.六项思考帽;
6.TRIZ创新设计理论。
1.课程预习:了解创新思维;
2.课后思考:TRIZ理论的应用;
3.课后作品:结合创新思维做创新设计方案。
课程目标1、2
重点:
1.创新思维技法
2.TRIZ创新设计理论
1.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加深对创新设计思维的认知;
2.演示讲授法:引导学生掌握创新设计思维及其方法。
10
3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
1.机械设计要点;
2.基于功能元求解的机械系统设计;
3.基于杆组的结构分解法;
4.先进机构学理论;
5.机构创新设计。
1.课程预习:教材及相关资料;
2.课后思考
系统创新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课程目标1
、2
重点: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机理
1.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形式的认知;
2.演示讲授法:促进学生掌握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方法。
10
4
机械优化设计与仿真
1.产品优化设计;
2.产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