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精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doc
PAGE\
PAGE1
《机械精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机械精度设计
课程英文名
Mechanicalprecisiondesign
双语授课
□是?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含实验8,其中劳动教育1学时)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智能制造工程系
面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及CAD等
后续课程
机械设计等
选用教材
毛平淮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3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参考书目
1.武充沛主编.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第1版)[M].科学出版社,2017.
2.庞学慧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课程资源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机械精度设计和检测方面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主要目的是掌握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应用有关技术资料和技术标准对机械产品进行精度设计和检测的能力。结合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掌握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技术测量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老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高等工科教育中,对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理解标准化、互换性基本概念,习得几何量精度设计及检测相关标准,熟知机械产品有关尺寸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概念和精度设计有关的工程知识,具有将设计结果用标准符号在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中表达精度设计要求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设计机械工程领域有关零部件精度要求的能力。
课程目标2
在遵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前提下,通过文献研究、工具资料查阅等,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能对复杂零部件进行机械精度设计。培养严谨、细致的大国工匠精神。
课程目标3
通过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常用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具有常用计量器具的操作和使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典型零部件机械精度的检测方法,具有典型零部件的实际检测能力和检测结果的处理分析能力。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H】
指标点1.3:掌握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M】
指标点6.1:熟悉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能据此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3: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建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L】
指标点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并实施。
课程目标3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互换性基础知识
1.互换性与公差的概念;
2.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3.实现互换性的条件;
4.互换性的种类;
5.互换性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6.优先数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7.标准和标准件。
1.拓展阅读:中国制造的发展史;
2.课后思考:互换性和标准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
重点:
1.互换性定义及分类;
2.公差的定义;
3.互换性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难点:
1.优先数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演示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制造的知识和机械精度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2
2
尺寸公差
1.有关尺寸偏差、尺寸公差的概念;
2.公差带图的画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