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doc
PAGE\
PAGE1
《智能制造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智能制造技术
课程英文名
Intelligentmanufacturingtechnology
双语授课
□是?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2学分
总学时数
32(含实践8)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面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先修课程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数控技术等
后续课程
数字孪生技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数据可视化技术
选用教材
1.周济.智能制造导论(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参考书目
1.谢立志.智能制造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M].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
课程资源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拓展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智能化创新设计能力。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智能生产的基本组成及工作特性,熟知智能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研究意识,使学生明确专业方向,为以后从业择业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习得智能制造技术有关云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相关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智能制造能力。
课程目标2
熟知智能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所涉及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智能制造单元系统的能力。
课程目标3
结合智能制造技术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智能制造机理的能力。
课程目标4
能持续关注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前沿,不断汲取智能制造有关知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性人才。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H】
指标点1.3:掌握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
1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M】
指标点2.3:应用机械工程技术,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机械工程中的控制系统、机械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M】
指标点3.1:能够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体现出创新意识。
3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L】
指标点12.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智能制造概述
1.智能制造的意义
1.拓展阅读:智能制造的概念
2.个人作业:查找一些身边的智能产品有那些
课程目标1
重点:
1..智能制造的意义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智能制造,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
2
2.面向智能制造的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
课程目标2
3.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全面创新升级
课程目标3
4.智能制造,人才为本
课程目标1
2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
1.数字化技术
1.个人作业:完成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前提是什么
课程目标2
重点:
1.数字电路与集成电路技术
2.数字通信技术
难点:
1.数字化技术赋能作用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拓展;
2.专题研讨:能够促进学生对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兴趣
6
2.网络化技术
课程目标1
3.智能化技术
课程目标1
3
智能产品
1.智能产品是智能制造价值创造的核心
1.拓展阅读:智能产品能解决的问题
课程目标1
重点:
1.智能设计与产品设计支持技术
讲授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智能产品的作用
…
2.“数字一代”产品——第一代智能产品
课程目标3
3.智能设计与产品设计支持技术
课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