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二)》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doc
PAGE
PAGE1
《电工电子技术(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电工电子技术(二)
课程英文名
Electricalandelectronictechnology(2)
双语授课
□是eq\o\ac(□,√)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eq\o\ac(□,√)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eq\o\ac(□,√)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eq\o\ac(□,√)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R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R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R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机器人工程
面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智能制造工程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
机电传动控制、控制工程基础、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
选用教材
詹迪妮等.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
参考书目
秦曾煌、姜三勇.电工学(第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课程资源
无
课程简介
电工与电子技术(二)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元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习得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能独立地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计算各种放大电路、分析电路反馈、设计稳压电源与模拟和数字电路。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表2-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熟悉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能独立地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计算各种电子电路。
课程目标2
熟悉常见的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3
具备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查阅工具书和运用电工电子知识、思想与方法认识、表达、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安全与环保意识。
表2-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H】
指标点1.2:掌握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M】
指标点2.2:能够应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识别、表达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机械工程中的控制系统、机械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L】
指标点3.3: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对设计和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课程目标3
表2-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工程中的复杂问题。【H】
指标点1.2:掌握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智能制造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M】
指标点2.2:能够应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识别、表达复杂智能制造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单元或智能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L】
指标点3.3: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对设计和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课程目标3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常用半导体器件
1.本征半导体结构及其特性;杂质半导体结构及其特性;PN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