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届新课标高中数学﹝文﹞第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21讲数列的应用.ppt

发布:2017-05-03约1.25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数列的应用;数列与不等式、函数知识的综合 ;点评;数列中的探索性问题 ;点评;数列的实际应用 ;(1)从2010年起的前n年,若该企业不进行技术改造的累计纯利润为An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后的累计纯利润为Bn万元(需扣除技术改造资金),求An和Bn的表达式; (2)依据上述预计,从2010年起该企业至少经过多少年,进行技术改造后的累计纯利润超过不进行技术改造的累计纯利润? ;点评;1.如果执行下面的流程图,那么输出的S=______________.;2. 设曲线y=xn+1(n∈N*)在点(1,1)处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xn,令an=lgxn,则a1+a2+…+a99的值为_________.;3. 在数列{an}中,已知a1=2,a2=3,当n≥2时,an+1是an·an-1的个位数,则a2010=__________. 【解析】列举出数列{an}的前几项:2,3,6,8,8,4,2,8,6,8,8,4,2,8,6,…,从第3项开始呈周期为6的重复出现,所以a2010=a6=4.; 2 ; 本节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 一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运算,要在熟记公式的基础上,巧用等差、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正确列出方程(组),再灵活、巧妙地运用运算法则,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 二是与函数、不等式结合,运用函数的性质求最值或证明不等式; 三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从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思考、分析,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再用通项公式求解,或者通过归纳、验证得出结论,再用数列知识求解.; 1.在解决数列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需要哪些数列知识,是求通项,还是求和,或是递推关系问题,先将问题数学化,再函数化,最后数列化,即建立恰当的数列模型,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运算,以得出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结论. (1)一个实际问题,可建立等差数列的模型的必要条件是:离散型的变量问题,且变量取相邻两个值的差是同一个常数(如:利息中的单利问题). ; (2)一个实际问题,可建立等比数列的模型的必要条件是:离散型的变量问题,且变量取相邻两个值的比是同一个常数(如:增长率、复利、分期付款问题等). (3)在解决数列实际问题时,必须准确计算项数,例如与“年数”有关的问题,必须确定起算的年份,而且要准确定义an是表示“第n年”还是“n年后”. ; 2.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解数列综合问题要恰当运用函数、不等式和方程的思想方法.等价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本节也有重要体现.复杂的问题总是要通过转化,变为等差、等比或常见的特殊数列问题来解决. ; 3.根据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首项和公差或公比,是等差、等比数列混合运算常见的求解过程.因而,公式记忆准确无误、消元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数学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