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以《古诗词三首》为主题,结合四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分析三首古诗词,让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学习诗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会通过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提高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识别和拼读简单的汉字,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诗句含义。然而,他们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有限,对古典文化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喜欢通过故事和画面来理解诗歌。他们具备一定的想象力,能够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来联想画面。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多表现为直观型和听觉型,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时可能遇到字词难懂、意象不易把握、情感不易体会等困难。此外,由于缺乏对古典文化的了解,学生在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方面可能存在挑战。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人,体验诗歌情感,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情感共鸣。
3.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体验。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诗吗?有没有什么喜欢的诗人或诗?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喜欢的诗人。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首古诗词,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智慧。
二、新课导入
1.老师展示三首古诗词,引导学生观察诗的题目、作者和诗句。
2.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三、诗歌分析
1.老师讲解第一首诗《静夜思》
a.学生朗读诗歌,找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b.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老师点评并总结。
2.老师讲解第二首诗《春晓》
a.学生朗读诗歌,找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b.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c.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老师点评并总结。
3.老师讲解第三首诗《望庐山瀑布》
a.学生朗读诗歌,找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b.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c.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老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比较
1.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三首诗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老师点评并总结,强调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五、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三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
1.学生背诵三首诗歌。
2.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歌,进行阅读和赏析。
七、课堂反思
1.老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a.《李白诗歌选》: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如《将进酒》、《庐山谣》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世界。
b.《杜甫诗选》:让学生阅读杜甫的《春望》、《登高》等作品,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c.《古诗词鉴赏》:推荐一本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古诗词鉴赏书籍,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a.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与课本中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b.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c.引导学生撰写诗歌心得体会,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d.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古诗词创作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