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docx
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宿新市徐公店》为教学载体,通过朗读、品味、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课程设计注重与课本的关联性,紧密结合实际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言表达和审美感知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运用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难点:
1.体会诗句中的情感色彩。
2.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深入解读。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义,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展示,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情感。
3.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分析不同诗人的表现手法,提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4.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拓展诗歌的意境。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配套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古诗词背景资料、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绘画创作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播放古筝演奏的《春晓》,营造古风氛围,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首曲子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3.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这首曲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词。”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出示《宿新市徐公店》全文,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教师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新市徐公店景色,有柳絮、桃花、儿童、黄蝶等元素。”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柳絮飞时花满店”,让学生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5.教师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以景托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出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选择与诗句意境相符的图片。
2.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择,教师点评。
3.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古诗词,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与《宿新市徐公店》的意境相符。
4.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提问(10分钟)
1.教师提问:“这首诗中的儿童在做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儿童捉黄蝶,展现了春天儿童的天真活泼。”
3.教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诗人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是诗人,你们会如何描写春天的景色?”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点评。
3.教师出示几首描写春天景色的现代诗歌,让学生对比分析古今诗歌的差异。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并尝试创作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教学时长: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词。
-学生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
-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柳絮、桃花、儿童、黄蝶等,并能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创作,将诗歌中的意境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提升了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文化自信。
-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4.语文素养方面:
-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了品味语言、把握意境。
-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借鉴古诗词的表现手法,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
反思改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