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 (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词,属于四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对诗的背诵、理解以及鉴赏。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已掌握基本的诗词背诵方法,对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感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提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2.语言积累能力: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诗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4.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诗词背诵和欣赏。然而,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方面,他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
1.学生层次:四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和默写诗词,但理解能力参差不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2.知识储备: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有限,对诗中的生僻字词、文化典故理解不深。本节课将通过《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帮助学生丰富古诗词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3.能力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审美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4.素质发展: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道德等素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觉性较高,但有时容易分心。教师需注重课堂纪律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课程学习影响: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录音设备、打印设备。
2.课程平台: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电子版、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古诗词相关图片、音频资料、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PPT课件、黑板板书、实物教具(如古诗词书籍、图片卡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地方吗?”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提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等。
4.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出示诗句,让学生进行接龙游戏,巩固诗句的记忆。
2.出示与诗句相关的题目,如“请用‘疏疏’这个词造句。”
3.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有机会去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你们最想做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与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3.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在田园中的生活场景。
2.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教师点评。
3.教师提问:“通过角色扮演,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启发我们对生活的感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背诵《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诗中的内容。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