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事诉讼法学 (“十一五”国家重点规划项目)教学课件 作者 宋朝武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ppt

发布:2017-08-17约2.1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学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概念 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调整民事诉 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有 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事诉讼法在我国目前是指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 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 讼法〉的决定》修正,于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民事 诉讼法》。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1.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 2.民事诉讼法是公法。 3.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新中国之前的民事诉讼法 1.在中国古代,民事、刑事诉讼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听讼折狱”,是对审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的 两种不同称谓。 2.封建社会的法典主要是刑法典,规定犯罪和处罚 的同时也有一些关于民事的规定。 3.1910年制定的《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民事诉讼法。 4.民国政府于1935年2月1日公布了民事诉讼法, 是一部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民事诉讼 法。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也 制定了不少民事诉讼法律规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1982年3月8日通过公布,从1982年10月1日起在全 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 2.1991年4月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法》,并当即公布实施。 3.2007年10月28日修正民事诉讼法,并于2008年4月1 日起颁布实施。修正体现在: (1)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①对有义务协助调查、 执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适用罚款、拘留 及提出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②罚款金额的修改。 (2) 审判监督程序:①申请再审制度。主要体现在申请再 审的条件的修改。 ②检察院抗诉制度。 (3)执行程序:①在执行的一般规定中主要修改了执行管 辖与执行异议制度。②申请执行期制度。将申请执行期界 定为执行时效。③执行措施:财产申报制度与执行威慑制 度。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等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一)民事实体法与民事诉讼法的联系 1.民事实体法与民事诉讼法在目的、原则等方面有 重合之处。 2.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相互为用。 3.民事诉讼法具有补充、丰富、发展民事实体法内 容的功能。 (二)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相互独立,并呈现 出分离态势 1.民事诉讼法具有独立的价值。 2.民事诉讼当事人与民事主体是可以分离的。 3.诉权与民事实体权利的分离。 二、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 1.联系。同为程序法,三大诉讼法在审判的原则、 制度以及具体程序规定等方面都有很多共通之处。 2.区别:①任务不同。②某些诉讼原则不同。③提 起诉讼的主体不同。④举证责任不同。 三、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 在针对人民法院的原则制度规范方面,两者具 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两者在调整对象范围上的差 异是根本性的。 四、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民事程序法的关系 1.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关系:①当事人对仲裁活 动的影响力比其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力要大得 多。②仲裁天然的离不开民事诉讼。 2.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制度的关系:人民调解条 例与民事诉讼法就其性质、原则、程序以及效力有 很大的不同,但二者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当事人 就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不服的,仍然可以向人民法 院起诉。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 一、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1.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2.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3.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 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二、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1.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 诉讼的一切人 。 2.民事诉讼法对事的效力范围:①因民事法律关系 发生争议而引起的纠纷;②法律规定其他应适用民 事诉讼法审理的案件。 3.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 讼法》于2008年4月1日开始实施,具有溯及既往 的效力。 4.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 事诉讼都应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1.分析研究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分析研究民事诉讼法实施规律的科学。 3.分析研究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科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