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3 大气热力环流 第一课时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湘教版(2019)地理 必修一[001].docx

发布:2025-03-17约2.4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3大气热力环流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3.3大气热力环流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

本节课内容围绕大气热力环流展开,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帮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规律,为后续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迁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其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地球大气运动的内在机制,增强其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认知,同时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气象知识和地球运动的规律,对天气系统和地球自转等概念有所了解,但尚未深入探讨大气运动的热力机制。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有较强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阅读、实验等方式获取知识。学习风格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偏好通过直观图像理解概念,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公式和模型进行抽象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对热力学原理的掌握不够牢固,导致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大气现象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可能对复杂的气流运动模式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物理模型。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先通过讲解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际案例,加深理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大气环流过程,直观感受气流运动;同时,进行小组实验,观察不同温度差异对气流的影响。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大气环流动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并结合地图,分析不同纬度的大气环流特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关注。

2.提出问题:观看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大气运动对地球气候有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总结大气运动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大气受热过程(5分钟)

-讲解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过程。

-分析地表温度差异产生的原因。

-总结大气受热过程的特点。

2.热力环流形成机制(10分钟)

-介绍地面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进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讲解科里奥利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分析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和作用。

-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

3.热力环流实例分析(5分钟)

-以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例,分析不同纬度的大气环流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大气热力环流相关的填空题、选择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大气环流对某一地区气候的影响。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大气受热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地表温度分布?

2.提问:如何理解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3.提问: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形成机制。

2.学生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大气环流的特点。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提问:大气环流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2.学生讨论:大气环流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

3.教师总结:大气环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关注大气环流的变化,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时间:45分钟

六、知识点梳理

大气热力环流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

1.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的分布: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与地球的纬度、季节和天气有关。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尘埃等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影响地表温度。

-地表温度差异:地表温度差异是大气热力环流的动力来源。

2.热力环流形成机制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表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力,对大气运动产生地转偏向作用。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使大气运动产生偏向,形成环流。

3.热力环流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地表温度高,大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地区,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