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卷测试题.docx

发布:2025-04-01约7.67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卷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游戏

C.运动

D.玩耍

答案:B。幼儿期是儿童游戏的高峰期,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它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而学习在幼儿期并非主导活动;运动是包含在游戏等活动中的一部分;玩耍表述不准确,游戏更具典型性和主导性。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答案:C。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儿童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存在明显的关键期,如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个性、智力和动作发展也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但关键期特征不如语言和感知觉明显。

3.幼儿看到天上的白云,一会儿想像它是白绒绒的“棉花糖”,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像属于()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创造想像

答案:A。无意想像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像。幼儿看到白云时,随意地将其想像成“棉花糖”“山”等,没有预定的目的,是不由自主产生的,属于无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有预定目的的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这是幼儿思维的()所致。

A.固定性

B.片面性

C.近视性

D.经验性

答案:B。幼儿思维的片面性是指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幼儿“好心办坏事”,只想到把米放进锅里,却忽略了放水,体现了思维的片面性。固定性是指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近视性是指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情的后果;经验性是指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思维。

5.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的差异。

A.言语特征

B.记忆过程

C.思维特征

D.气质类型

答案:D。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天赋性。孩子从刚出生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主要是气质类型的差异。言语、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是在后天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刚出生时差异并不明显。

6.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较差。

A.稳定性

B.广度

C.分配能力

D.范围

答案:C。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幼儿在绘画时“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兼顾多个方面,说明其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差。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7.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幼儿早期

答案:A。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1岁的时期,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时期,所以新生儿期属于婴儿期。先学前期是指13岁;学前期是指36岁;幼儿早期一般指34岁。

8.()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D.社交技能的发展

答案:C。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包括分享、合作、安慰、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它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亲子关系的发展主要影响幼儿的情感和安全感;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关于幼儿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认知和行为表现;社交技能的发展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个方面,但不是核心问题。

9.幼儿正在画“雨伞”,听到别人说:“这像雨伞吗?”他立刻说:“这是大炮。”这反映了幼儿想像的()特点。

A.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B.主题不稳定

C.内容零散

D.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答案:B。幼儿的想像主题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幼儿本来在画“雨伞”,听到别人的质疑后,立刻将其说成是“大炮”,说明其想像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主题不稳定的特点。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是指幼儿的想像会随着情绪和兴趣的变化而变化;内容零散是指幼儿的想像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以想像过程为满足是指幼儿更注重想像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10.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特点。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