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石灰吟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10石灰吟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石灰吟》是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一篇古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诗人于谦的《石灰吟》,通过理解诗句、分析诗人情感,感受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诗人于谦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掌握《石灰吟》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4.感受诗人的崇高精神,培养高尚情操。
5.学会欣赏和鉴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石灰吟》,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石灰吟》的诗意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逻辑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石灰吟》,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诗歌的特点,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欣赏《石灰吟》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和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石灰吟》的诗意和诗人情感。
2.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难点:
1.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深层意义。
2.学生对古诗创作背景的理解。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多媒体展示诗人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基础。
2.对诗句进行逐句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情感,通过讨论和问答形式,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3.设计比较阅读,将《石灰吟》与其他类似主题的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4.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创意性地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从而加深对诗歌情感和内涵的认识。
5.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以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石灰吟》的文学背景和诗歌赏析,同时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人于谦,模拟创作《石灰吟》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3.运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石灰的开采和烧制过程,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
4.利用案例研究,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比不同诗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5.安排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创作以“石灰”为主题的现代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创意思维的碰撞。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石灰吟》的原文及背景资料,要求学生预习并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诗中的‘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如何表现石灰的开采过程的?”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反馈功能,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思考题答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石灰吟》及背景资料,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答。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思考题答案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诗歌内容,为课堂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古诗的兴趣。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灰石开采的视频,引出《石灰吟》的学习。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石灰吟》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情感。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中的象征意义。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针对诗歌内容提出问题,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文学知识和背景。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诗歌。
-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鉴赏技能。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创作以“石灰”为主题的现代诗的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石灰吟》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