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1-30约2.4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理念: 1、自主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  探究性 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 ”是氧气,你知道利用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氧气吗?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氧气的?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课题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1页——42页 阅读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 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 回答:分离液态的空气 【投影】 【利用网络播放一段视频】 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空气 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气法) 观看工业制取氧气的一段视频 让学生体验制取的方法 【板书】 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空气 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气法) 【过渡】 那我们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回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 学生通过预习知道这三种方法 【投影】 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识记并体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 加强记忆 【过渡】 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 演示【实验2-5】、【实验2-6】 认真的看实验操作,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投影归纳】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加入了二氧化锰加速了反应速率 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后,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展示。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 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识记文字表达式 加强记忆 【提问】 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了吗? 回答:没有 【追问】 那么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引出催化剂 【投影】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投影归纳】 实验步骤: a)仪器组装 b)气密性检查 c)装入药品 d)加热药品 e)收集气体 f)检验 g)验满 h)仪器的拆卸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验步骤并展示。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了解实验的一般步骤 【板书】 高锰酸钾分解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识记文字表达式 加强学生的记忆 【过渡】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制取氧气呢? 回答: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投影】 氯酸钾分解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加热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板书】 氯酸钾分解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加热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识记文字表达式 加强学生的记忆 【讨论】 仔细观察上述三个反应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并展示 【投影】 分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