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示儿(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docx
12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选取了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古诗《示儿》,旨在通过赏析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过朗读、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其次,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感;最后,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生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通过赏析《示儿》这首古诗,学生能够提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通过学习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内容,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他们对于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较高,喜欢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诗词的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记忆力,能够较快地记住诗词的韵律和内容。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视觉记忆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偏好听觉和朗读的方式来感受诗词。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时可能遇到困难,尤其是对于古代词汇和背景知识的理解。此外,学生在朗读时可能难以把握节奏和情感,导致对古诗意境的把握不够准确。此外,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和写作背景时,可能会因为缺乏相关历史知识而感到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
2.设计“古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背诵,增强记忆。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体验诗人的情感,提升对古诗的感悟。
4.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意境,如图片、音乐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5.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诗人情感,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古诗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你们最喜欢哪首古诗?为什么?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及其原因。
二、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示儿》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中的意象、情感等。
举例说明:以《示儿》为例,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分享他们对《示儿》这首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中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朗读《示儿》,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同时进行背诵练习。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拓展活动(约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接龙”游戏,要求每位学生接上一句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古诗,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才华。
五、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示儿》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诗人的爱国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背诵《示儿》这首古诗。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
3.收集并整理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陆游年谱》:通过阅读陆游的年谱,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活轨迹和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示儿》这首诗的内涵。
-《宋诗三百首》:选取陆游的其他诗作,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陆游诗歌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宋词三百首》:介绍陆游的词作,如《钗头凤·世情薄》等,让学生了解陆游的词风,对比其诗与词的不同艺术特色。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模仿《示儿》的格式和意境,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陆游的爱国情怀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精神。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陆游的历史资料,如《宋史》中的记载,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通过网络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等,鼓励学生实地考察,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