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科学第课《杯子变热了》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返回 中 边 返回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教 学 反 思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8课《杯子变热了》 教 学反 思 ?通过《杯子变热了》这一典型课例的教学实践过程,对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科学学习回归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把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在科学课堂上彰显生活特色,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生活废物中选取实验材料,体现生活中处处、时时可以进行科学探究。二是在实验探究的实施过程中,借助生活情景和经验,促进有效问题的产生,明确研究方向。三是从生活问题入手,到生活问题结课,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杯子变热了》的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如利用酒精灯给易拉罐皮加热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把涂在上面的蜡烛点燃,就看不到预想的实验现象;如果蜡油涂的过多或是倾斜加热,都很容易把蜡油滴在桌子上,给学生每组准备3片实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加热,观察不同情况下热的传递,但有些小组并没有想到等等。这一些都值得我在今后得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积累。我始终坚信: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这才是科学教学的真谛。 * PPT艺术设计,黎加厚,2008 * PPT艺术设计,黎加厚,2008 * PPT艺术设计,黎加厚,2008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教 学 设 计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8课《杯子变热了》 科 目 科学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第五单元 课 题 杯子变热了 课 型 新授 辅助教具 主备课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力目标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情感目标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重 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难 点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个性动态修改建议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 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 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 (2)实验步骤: 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 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 (2)实验过程: 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 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个性动态修改建议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 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 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四、课外拓展: 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 ?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教 学 课 件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8课《杯子变热了》 小组讨论: 1、你想研究热在____中是怎样传递的。 2、你打算选用那些实验器材。 3、你想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温馨提示: 1、酒精灯用完后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 2、给物体加热时,加热的时间不要过长,观察到现象后结束加热,加热时物体要固定到一点加热。 3、物体加热完毕,温度较高,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摸,以免烫伤。 4、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填写好记录单。 下列物品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怎样用实验来验证? 热传递的实验记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