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12燃烧热能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燃烧热__能源
1.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是“kJ/mol”
2.稳定氧化物的含义是指:①生成的氧化物不能再燃烧,②该氧化物在25℃、101 kPa时为稳定聚集状态。如C→CO2(g)、H→H2O(l)、S→SO2(g
3.文字描述可燃物的燃烧热时用“正值”,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 kJ/mol。
4.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氢能、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
燃 烧 热
[自学教材·填要点]
1.概念
101 kPa时,1_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
燃烧热属于反应热的一种,单位为“kJ/mol”。
3.意义
25℃时,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1 kJ/mol。表示1_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师生互动·解疑难]
(1)对燃烧热的理解:
①外界条件:25℃、101 kPa
②可燃物用量:1 mol;
③燃烧结果:C→CO2(g)、H→H2O(l)、S→SO2(g);
④表示方法: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ΔH均小于零,文字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或ΔH表示,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或ΔH=-890.31 kJ/mol。
(2)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如:C8H18(l)+eq \f(25,2)O2(g)===8CO2(g)+9H2O(l)
ΔH=-5518 kJ/mol。
(3)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ΔH及其单位
ΔH0,单位均为“kJ/mol”
不同点
反应物的量
可燃物为1 mol
不一定为1 mol
生成物的量
不确定
生成的水为1 mol
含义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稀溶液里,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mol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即为该可燃物的燃烧热。( )
(2)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
(3)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叫H2的燃烧热。( )
(4)12 g碳在O2中燃烧产生稳定的CO气体,
答案:(1)× (2)× (3)× (4)×
能 源
[自学教材·填要点]
1.概念
2.化石燃料
(1)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缺点eq \b\lc\{\rc\ (\a\vs4\al\co1(①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②利用率低,③污染环境,特别是造成酸雨和温室效应,))
3.新能源
(1)类别: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
(2)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师生互动·解疑难]
能源的分类
按转换
过程分
按利用
历史分
按性质分
一次
能源
常规
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地热、沼气、潮汐能、风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
核能等
二次能源
电能、沼气、汽油、焦炭、蒸汽、工业余热等
2.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解析:我国的煤和石油尽管储量丰富,但终究有限,且利用后不能再生。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答案:A
主题1:燃烧热概念中“稳定氧化物”的含义是什么?是不是高价态的氧化物比低价态的更稳定?
甲
可燃物中碳元素完全燃烧生成的是CO2(g)而不是CO(g)
乙
可燃物中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的是H2O(l)而不是H2O(g)
丙
并不是高价态的氧化物一定比低价态的稳定,如硫元素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是SO2(g)而不是SO3(g)
主题2:提高煤燃烧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甲
通入过量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乙
将煤粉碎,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烧效率
丙
将煤气化或液化,提高燃烧效率
燃烧热的判断
[例1] (2011·杭州统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A.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
B.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