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新人教版.docx
Page1
第3课时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育学生的分析归纳实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索,学会解决问题,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打算】
挂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须要我们计算出精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也许的钱,必需算出精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需驾驭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书,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学问呢?以4人为一小组探讨。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套书分成10套和2套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套书多少本,再求出2套书多少本,然后把这两部分的书加起来就是王老师一共买的本数。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老师讲评时用纸把其次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老师揭去盖在其次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其次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其次步算的是10套书一共多少本,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老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当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需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套书的本数和2套书的本数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其次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其次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其次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其次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当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终老师讲评。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竞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相互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老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其次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其次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