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一节《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说课稿.docx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一节《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一节《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学生将能够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运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后续的编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简单的数据类型,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然而,他们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有限,多数学生对编程概念和语法结构较为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对编程有好奇心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上有所欠缺。学习风格方面,有的学生偏好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而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和阅读。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尤其是在语法规则和逻辑结构方面。此外,编程初学者可能会遇到代码调试和问题解决上的挑战,这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还可能因为缺乏编程经验而感到挫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耐心。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材,以便课堂阅读和课后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3.实验器材:准备计算机实验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编程实践。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台旁留出空间,方便学生进行编程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在线购物等,引导学生思考编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编程如此重要?如何学习编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程序设计语言概述: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让学生对编程语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编程语言的基本要素:讲解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介绍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如关键字、标识符、注释等,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语法规范。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课堂讲解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提问,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学生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解答疑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编程实践:让学生尝试编写简单的程序,如计算器、排序等,加深对编程语言的理解。
2.解决问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编程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信息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编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
2.计算思维:通过编程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算法思维。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运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a.程序设计语言概述(5分钟)
b.编程语言的基本要素(10分钟)
c.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7.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