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 1 课时《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docx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1课时《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说课稿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1课时《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上午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提高对编程逻辑的理解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增强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社会责任感,为后续的编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包括语法、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等。
②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如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程序流程。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并区分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如Python、Java等。
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程序设计问题,并设计出高效的算法和流程。
③理解程序设计中的错误处理机制,如异常处理,提高程序的健壮性。
④在编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编程规范和编码习惯,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配备多台可以运行编程软件的计算机;编程软件,如PythonIDLE、Eclipse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的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作业和在线测试。
-信息化资源:程序设计相关的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在线编程社区等资源。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编程语言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白板),在线编程工具和测试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电脑是如何理解和执行我们的指令的呢?”
展示一些关于编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过程或编程代码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编程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指出它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作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如语法规则、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
详细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变量、函数、循环等基本概念。
通过展示简单的程序代码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程序设计语言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程序设计语言案例进行分析,如Python的“Hello,World!”程序、Java的简单计算器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简单的编程问题,如“编写一个程序,计算两个数的平均值”。
小组内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设计算法和编写代码。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代码实现和问题解决过程。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程序设计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程序设计语言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程序设计语言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程序设计语言。
7.布置作业(5分钟)
目标:巩固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的掌握,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程序设计任务,如编写一个计算器程序。
要求学生提交源代码和运行结果,并撰写一份简短的程序说明文档。
提醒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资料,如有疑问可以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提问。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