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 5 课时《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2)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docx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5课时《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2)说课稿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5课时《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2)》。主要内容包括:1.循环结构的分类;2.while循环的语法和执行过程;3.do-while循环的语法和执行过程;4.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提高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循环结构,学生能够提升对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进行问题建模,增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为未来信息技术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循环结构的本质,包括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的工作原理和区别。
②掌握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的语法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循环语句。
③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累加、累乘等。
2.教学难点
①正确判断循环的终止条件,避免死循环或循环次数不足的问题。
②理解循环结构中的逻辑关系,确保循环能够按预期执行。
③在实际问题中,合理设计循环结构,提高程序效率和可读性。
④将循环结构与其他程序设计概念(如分支结构)相结合,构建复杂的问题求解模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验,亲身体验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PPT展示循环结构的图示和示例,直观展示循环的工作原理。
2.编程软件:使用编程软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时反馈编程结果,提高编程技能。
3.在线资源:提供在线编程平台和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while循环,大家还记得循环结构的作用吗?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重复性操作,提高编程效率。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循环结构,学习do-while循环,并尝试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
1.循环结构的分类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循环结构分为两种: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老师,while循环先判断条件,再执行循环体,而do-while循环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条件。
(教师)很好,总结得很准确。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do-while循环。
2.do-while循环的语法和执行过程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编程软件,我们一起来编写一个do-while循环的例子。
(学生)好的。
(教师)在do-while循环中,首先使用do关键字表示循环的开始,然后是循环体,最后是while关键字和条件表达式。
(学生)我明白了,老师。那么,do-while循环的执行过程是怎样的呢?
(教师)do-while循环的执行过程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判断条件表达式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则继续执行循环体;如果为假,则退出循环。
3.do-while循环的应用
(教师)现在,我们来尝试用do-while循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计算1到100的累加和。
(学生)好的,老师。
(教师)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变量sum来存储累加和,然后使用do-while循环遍历1到100的数字,并将它们累加到sum变量中。
(学生)明白了,老师。那么,具体的代码应该怎么写呢?
(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编写代码。首先,定义sum变量并初始化为0。然后,使用do-while循环,在循环体中遍历数字,并累加到sum变量中。最后,输出sum变量的值。
(学生)好的,老师。我明白了。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
(1)编写一个do-while循环,计算1到10的乘积。
(2)编写一个do-while循环,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素数。
(学生)好的,老师。我明白了。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do-while循环的语法、执行过程和应用。希望大家能够掌握do-while循环的基本用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课后,请同学们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并尝试用do-while循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尝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