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 5 课时《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2)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docx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5课时《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2)说课稿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5课时《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2)》是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循环结构的应用展开,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循环结构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设计算法。
2.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计算的模型,并运用循环结构进行高效计算。
3.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编程实践,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循环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出更具创意的程序。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课时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编程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等,以及简单的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他们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基本的计算和逻辑判断。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计算机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解决实际问题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提高编程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循环结构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理解循环的概念和原理,特别是循环的初始化、条件判断和迭代过程;
-设计合适的循环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包括选择合适的循环类型(如for、while);
-编写循环中的代码时,避免出现死循环、逻辑错误等问题;
-在复杂的问题中,如何合理地嵌套循环,以及如何优化循环以提高效率。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设计案例研究活动,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运用循环结构进行编程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使用互动式教学媒体,如编程软件和在线编程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操作,提高编程技能。
4.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循环结构的基础知识,知道了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循环结构的应用,学习如何使用循环结构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学生)好的,老师,我们期待今天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
(教师)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循环结构的概念。循环结构是一种重复执行一系列操作的结构,它由初始化、条件判断和迭代三个部分组成。
(学生)循环结构是用来重复执行一段代码的,对吗?
(教师)是的,循环结构可以让我们避免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提高程序的效率。
2.探讨循环结构的类型
(教师)循环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for循环和while循环。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循环。
(学生)好的,老师,我们想了解这两种循环的具体用法。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for循环。for循环通常用于已知循环次数的情况。它的语法格式为:for(初始化;条件判断;迭代){循环体;}
(学生)初始化、条件判断和迭代是for循环的三个部分吗?
(教师)是的,这三个部分是for循环的核心。初始化用于设置循环的起始条件,条件判断用于判断循环是否继续执行,迭代用于更新循环变量。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while循环。while循环通常用于未知循环次数的情况。它的语法格式为:while(条件判断){循环体;}
(学生)while循环和for循环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区别在于,for循环适用于已知循环次数的情况,而while循环适用于未知循环次数的情况。
3.应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现在,我们来应用循环结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假设我们要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的和。
(学生)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循环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首先,我们需要初始化一个变量来存储和,然后使用for循环遍历1到100的数字,判断每个数字是否为奇数,如果是,则将其加到和中。
(学生)明白了,老师。那么,具体的代码应该怎么写呢?
(教师)下面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代码示例:
```python
sum=0
foriinrange(1,101):
ifi%2!=0:
sum+=i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