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数与加法单元教学设计.pdf
第1课时古人计数(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内容
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
经验的重要环节。所以,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认一认”等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
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等活动,初步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感受11~20各数产生的必要性。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
-
2025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0以内数与减法单元教学课件.pptx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与减法三第1课时买文具
我买9本练习本。我买7支铅笔。有12支铅笔,15本练习本。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还剩几支铅笔?=(支)127-还剩
=(支)127-活动要求: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支)127-一根一根地减,还剩5根。5方法一
=(支)127-把12分成10和2。510-7=33+2=5方法二
=(支)127-把7分成2和5。512-2=1010-5=5方法三
=(支)127-512-7=5想:7+()=125方法四
还剩几本练习本?=(本)159-还剩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
=(本)159-
-
第一单元《20以内数与加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5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docx
第一单元《20以内数与加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20以内数与加法》单元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
在“内容要求”中指出:
(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
(2)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
(3)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
(4)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1)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0以内数与减法单元教学设计.doc
第1课时买文具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27~28页内容
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借助小棒直观学具,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道理和方法,在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过程中,凸显“计数单位”在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在前期的学习中,对于20以内数的含义、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知识,学生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探究的基础。带领学生借助小棒、画图等方式,重点理解“破十”“连减”方法的计算过程和道理,通过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算理。
教学目标
1.经历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的道理,能借助摆一摆准确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在观察、
-
一 20以内数与加法 单元备课 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doc
第一单元20以内数与加法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8课时
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含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学生经过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但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数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这就为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打好了基础,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又是进一步学习复杂运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够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
-
第一单元 20以内数与加法 大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单 一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5).pdf
第一单元第1课时古人计数(一)(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通过古人石子计数的故事,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计数法的价值。
【学习重点】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学习难点】建立“十”的概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组成1个十。
【预习要领】
1.自学课本P2.的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任务单独立思
-
第一单元《20以内数与加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5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pdf
第一单元《20以内数与加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20以内数与加法》单元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
准》:
在“内容要求”中指出:
(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
(2)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
(3)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
(4)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
-
第一单元 20以内数与加法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5).docx
第一单元20以内数与加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链接课标
(一)教材地位
《20以内数与加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的基础,教材安排了“古人计数”、“搭积木”、“开心农场”、“一起做家务”、“小兔子安家”和“做个加法表”6个内容,教材在在丰富的情境中,结合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
-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册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
PAGE
PAGE1
第七单元第1课时4单设计
预学指导单
1.口算下面各题
60÷5=540÷9=780÷3=
2.张老师4分跑839m,估算一下每分大约跑多少米?
预学检测单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80÷4=90÷3=120÷6
3.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
80÷40=90÷30=83÷20≈80÷19≈
课堂共学单
我们学校师生准备出去旅游.现有200名师生,每辆车乘坐40人.租1辆需要84
-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夏》
2《古诗两首》
3《密西西比河风光》4《黄山松》
《积累与运用(一》5《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之二6
7《学会聆听》
《回忆爸爸》8
:《积累与运用(二》9《恐龙在我们头上飞》10《企鹅爸爸》
11《美丽的地球》
12《未来我们怎样出行》:《积累与运用(三》13《毛泽东诗词两首》14《翻越大雪山》
15《黄河大合唱》
16《抗日英雄杨靖宇》:《积累与运用(四)》17《暴风雨的启示》18《神奇的丝瓜》
19《访兰》
20《天窗》
:《积累与运用(五)》21《熟读精思》
22《空城计》教学设计之二
23《天上偷来的火种》24《渔
-
2025西师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一单元(识字一)教案设计:孔乙己
本单元内容上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点,涉及环保农谚花卉生肖。采用谚语儿歌等韵文形式编排。教学时应兼顾学生学习生字的自主性与充分发挥识字的趣味性,坚持认写分流,注意吸纳2025版新课标理念,重点关注一二年级生字体系与课标基本字表的差异,适切地为孩子优先补充学习具有字种功能的基本字。
三字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已久之川孙先华远炎重。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做到姿势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
-
十二册语文A版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doc
十二册语文A版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厚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老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出名的巡游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
-
十二册语文A版教案教案教学设计.pptx
十二册语文A版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汇报人:2023-12-29
contents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01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总体目标
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常识。熟悉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掌握本册书中的生字、生词和语法知识。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02
-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
上册教案
第一课: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
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找教案http://www.zhaojiaoan.com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
-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
第1课《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
雀跃、沉睡、照耀、面颊”。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
怜、雀跃”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按要求预习课文,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能说出自己知道的春天的消息。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
美好,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体会春天来到
-
西师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目标
1.掌握aoeiuu这6个单韵母,能读准它们的音及其四声。
2.认识四格,能够正确书写aoeiuu6个字母。
3.能够找到儿歌中的韵母aoeiuu以及含有它们的音节,并能正确地朗读儿歌。
4.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书写和阅读时能够做到“眼离课本一尺远”。
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1.正确朗读和书写aoeiuu6个单韵母和2个声母。
2.认识田字格。
3.认识四个常用的声调符号。
4.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
难点
1.二声和三声的区分。
2.0和e的发音。
3.读出带声调的韵母。
4.u和u的区别。
a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自我介绍
教师活动
1.导入新课:小朋
-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第一课时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
6、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7、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
-
西师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
第一组
◊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天万物变化,积累描绘春天词语,感受春天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写字。
2.学会观察,了解春天变化,知道春天脚步声。
-
2023西师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一单 元 识(字一)教案设计:孔乙己
本单元内容上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点, 及环保农谚花卉生肖。采纳谚语儿歌等韵文形式编
排 。教学时应兼顾学生学习生字的自主性与充分发挥识字的趣味性,坚持认写分流,留意吸纳2023
版新课标理念,重点关注一二年级生字体系与课标基本字表的差异,适切地为孩子优先补充学习
具有字种功能的基本字。
三字经
一、教学 目标:
1、相识本课16 个生字,会 写 10 个字:已久之川孙先华远炎重。
2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做到姿态正确,书写工整。
3 、正确、
-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第1课《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按要求预习课文,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自己知道的春天的消息。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