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pdf
主题一: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一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
教学目标:
1、帮学生初步理解社区的概念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的。
教学准备:
请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家庭是什么时候来到目前居住的社区、原来
住在哪里等,还可以向自己的邻居了解与之相关的情况。
教学过程:
1.导入:看图(单元导读图)同桌交流,说说看见了什么?
教师布置下面的活动:我们每一人都生活在社区中,但对于自己生
活的社区,你又了解多少呢?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注意观察
自己生活的社区,我想,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下
面分小组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A紧扣课文内容提出有质量的设问。B引
-
(全册)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pdf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主题一: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课题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步理解社区的概念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的。
教学准备:
请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家庭是什么时候来到目前居住的社区、原来住在
哪里等,还可以向自己的邻居了解与之相关的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pdf
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
一、单元目标:
态度:体验社区环境、设施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
理解人与人之间相符依存的关系,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社区的态度和热爱自己社
区的情,乐于为社区的付出自己的劳动。
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能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
够学会观察社区中的人和事,并对其作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具有思考社区
生活合理性的能力。
知识:认识社区的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
主题一: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一课: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社区的观点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组成的。
教学准备:
请学生向家长认识,自己家庭是什么时候到达当前居住的社区、原来住在哪里等,还能够向自己的街坊认识与之有关的情况。
教学过程:
1、导入:看图(单元导读图)同桌沟通,说说看见了什么?
教师布置下面的活动:我们每一人都生活在社区中,但关于自己生活的社区,你又认识多少呢?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注意察看自己生活的社区,我想,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一定有好多话要说,下面分小组进行沟通。
2、小组议论。A紧扣课
-
泰山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
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
1、一寸光阴一寸金
教材分析:
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时间。俗语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可是,孩子们大多不在意时间的流逝,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使学生了解和体会时间的珍贵,不浪费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主题设计了“珍贵的一分钟”“不让时间溜走”两个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珍贵。
2、使学生知道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3、引导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2、每位学生自带一只小闹钟。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
-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1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家人的爱》 2
第一单元第2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6
第一单元第3课《来自社会的爱》 10
第二单元第1课《不一样的你我他》 16
第二单元第2课《换个角度想一想》 20
第二单元第3课《分享的快乐》 26
第三单元第1课《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31
第三单元第2课《阿姨叔叔辛苦了》 36
第三单元第3课《说声“谢谢”》 41
第四单元第1课《学看平面图》 46
第四单元第2课《校外探路》 53
第四单元第3课《出行的学问》 56
第四单元第4课《马路不是游戏场》 64
2
第一单元第1课《家人的爱》
1教学目标
1.知道父母长辈
-
泰山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pdf
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
1、一寸光阴一寸金
教材分析:
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时间。语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
找,失落光阴无处寻”。可是,孩子们大多不在意时间的流逝,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使学生
了解和体会时间的珍贵,不浪费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主题设计了“珍贵的一分钟”“不让时间
溜走”两个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
I、引导学牛体会时间的珍贵C
2、使学生知道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3、引导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2、每位学生自带一只小闹钟。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
-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pdf
《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在爱的阳光下
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
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
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pdf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捱坂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捱在一起。
1、邻居家的小伙伴共L课
课题课型新授课课
第L课
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的友情,学
-
山人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
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单元特点:
1、以学生的集体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让品德教育显性化,使学生的良好品德在研究活动和体验感悟中得以形成和开展。
2、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第二课“快乐的集体生活〞,从学生的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设置问题情境,通过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提升自己的认识。
3、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留有弹性空间;版式设计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注重活动过程的完整性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变“教材〞为“学材〞。如第二课的辩论会,在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以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
PAGE
1 -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pdf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导学案案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学习目标:
从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
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学习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事先观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pdf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一、课程概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社会
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习惯。本课程通过引导
学生了解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形成积
极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
社会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自我
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
-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pdf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1. 我长大了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
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pptx
;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先算7加8等于15……;
2727
+8+8
35
;9+63=
45+6=
;一本故事书有75页。第一天看了18页,第二天看了9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先圈一圈,再计算。;;27
+8
35;课堂练习;返回;36+3=7+48=51+8=
46+20=52+6=42-30=
54-30=31+9=67+7=
;返回;5+6=;2.用竖式计算。;3.红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9页,第二天看了6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3.连连看。;4.计算下列各题。;27
+8
35;课本:
第47页第1、2、3、4题
-
4.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课件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025.pptx
四护绿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一)4.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重点)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难点)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学习目标
回顾复习算一算。35+30=31+7=72+536=45+40=53+6=568559
情境引入
一班一共要做多少个牌子?(教材P50例题1)探索新知借助小棒计算方法一3327+6=72013先算7+6=13再算20+13=33331捆零3根2捆合起来是33根
探索新知3330先算27+3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24).pptx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返回首页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班已经做了27个牌子,还剩6个没做。二班已经挂了22个牌子,还剩8个没挂。一班已经做了27个牌子,还剩6个没做。二班已经挂了22个牌子,还剩8个没挂。一班一共要做多少个牌子?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一班一共要做多少个牌子?返回首页摆一摆拨一拨27+6继续已做:27个还剩:6个把已经做的个数和剩下的个数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算式吗?你会计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一班一共要做多少个牌子?返回首页返回27+6=332071327+6=(个)□7+
-
青岛版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课件.pptx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反思与总结目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定义总结词:基本概念详细描述:介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定义,说明进位加法是在加法运算中,当某一位上的数相加超过或等于10时,需要向前一位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ppt
27+8=(人)27+8=353035把8分成3和5,35先算27加3等于30。27+8=(个)用竖式这样算:十个27+85335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义务教育冀教版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运算是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发生进位的加法例子,如23+9、45+8等。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步骤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运算过程。一、说教材: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运算是学生数学加减法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加减法运算
-
2025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doc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位于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四单元的内容,是以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植树为问题情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
学习内容分析:在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
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