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pptx
第16课三国鼎立二十二中胡泽席
再现“三国”风云辨认“三国”真假感悟“三国”情怀
010203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结合材料,当时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材料二: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hāo]里行》再现“三国”风云——民不聊生
再现“三国”风云——群雄逐鹿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统治黑暗,各地爆发农民起义。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先后给予一些重要地方的州长官领兵治民之权,地方势力趁机扩充,割据一方。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破坏,民不聊生…
再现“三国”风云——
-
江苏的历史文化课件.pptx
江苏的历史文化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壹
江苏的地理与历史
贰
江苏的文化遗产
叁
江苏的经济发展
肆
江苏的教育与科技
伍
江苏的旅游资源
陆
江苏的现代生活
江苏的地理与历史
第一章
地理位置概述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拥有平原、湖泊和丘陵等地形,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平原省份之一。
江苏的地形特征
江苏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长江、淮河贯穿其中,是中国重要的水运通道和水资源富集区。
江苏的水系分布
江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江苏的气候特点
01
02
03
历史沿革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
明清变迁
三国鼎立
秦汉统一
江苏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属
-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 (统编版2024).pdf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
固与展
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①了解明清时期科技著作、建筑、思想文化方面的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②分析明清时期科技与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体悟我国古代科学家不懈追求和进取的精神,树立科技报国的崇高
理想(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明清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他的足迹,东到今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蓟县的盘山,遍及大半
个中国。在年少“丈夫当朝
-
中国共青团的历史.pptx
共青团的历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共青团的成立背景
02
共青团的发展历程
03
共青团的重要事件
04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
共青团的成立背景
章节副标题
01
成立的必要性
01
为响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青年需要组织起来,共青团应运而生。
02
共青团的成立,为中国革命培养了青年力量,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03
通过共青团的组织,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04
共青团为青年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响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推动中国革命进程
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青年的自我发展与成长
初期组织形态
1920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x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
目录01长征的背景02长征的过程03长征的重要事件04长征的影响05长征的意义
长征的背景章节副标题01
国内形势分析1930年代初,国民党对共产党根据地进行多次围剿,迫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01共产国际的指示和政策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战略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间接导致长征的开始。02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农村贫困加剧,社会矛盾激化,为长征提供了社会背景。03随着日本侵略加剧,国内抗日情绪高涨,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了长征的路线选择。04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共产国际的影响国内经济危机抗日民族情绪的高涨
红军的战略转移红军巧妙运用游击战术,成功
-
中国现代史详细知识点(华师大版).doc
1、人民政协的定义:中国共产党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1949·9北平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表现: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胜利。
②由于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国民党已完全失去民心。
总结:预示着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为期不远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人员: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
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①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华人民政治协
-
秦统一中国课件共19张PPT).pptx
秦统一中国20XX/01/01汇报人:
目录01秦朝的建立02统一六国的过程03统一后的政策和改革04秦朝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的建立章节副标题01
秦国的起源秦国起源于西周时期,最初是周王室的附庸国,后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诸侯国。秦国的早期历史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国正式建立。秦襄公的建国秦穆公时期,秦国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扩张和政治联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强化中央集权,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
秦国的崛起秦国运用连横合纵的外交策略,分化瓦解六国联盟,为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连横合纵策略秦国通过商鞅变法,
-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pptx
汇报人:
中国经济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录
01
中国经济史概述
02
古代中国经济
03
近代中国经济
04
现代中国经济
05
改革开放
06
经济政策与展望
01
中国经济史概述
课程目标与要求
掌握从古代至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理解其历史脉络。
理解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
01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改革开放等重大政策。
分析经济政策的影响
02
中国经济史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中国经济史,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01
理解经济发展规律
深入挖掘中国经济史,有助于增强国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
0
-
金与南宋的对峙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小结情感、意义,以至过去的生活,特别是“一个人内心的生存”,都是抽象的,无法把握的,它们只有通过具体的物、具体的场景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今生今世的证据》在写作上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场景细腻的描写,这种描写是浸透了作者的感觉的,它表明,物与场景总是个人化的,是人感觉的延伸,它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比如“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这些对物的记忆显然是非常个人化的,换言之,故乡对人的意义并不是雷同的。这就
-
清中后期四川宾兴组织研究.pdf
摘要
摘要
历代以来,中央政府都承载着发展科举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清中后期,
清政府深陷于财政危机,对四川科举教育事业的经费拨给有所削减。而四川
士子也常因赴考距离遥远,科考花费甚多,被迫放弃科考。为缓解中央财政
危机和本地士子经济困顿,在四川传统助学风气的熏陶下,地方社会兴设了
资助地方贫寒士子读书科考的民间慈善组织,即宾兴组织。根据四川各州县
地方志记载,宾兴组织历经了初创、快速发展、短暂破坏再到重新恢复发展
这几个阶段。其短暂破坏主要受四川本地战争影响,而其快速发展主要得益
于清政府为筹集赔款和军饷,将征税权下发到地方督抚手中,地方由此获得
一定程度自治,使四川宾兴组织得以在地方政府支持下
-
党史新中国史知识测试题(含答案).docx
党史新中国史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5月4日
B.1920年8月
C.1921年7月23日
D.1922年7月
答案:C。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五卅运动
答案:B。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新中国史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临沂大学.docx
新中国史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临沂大学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树立()。
答案:底线思维
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
答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我国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答案:对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
答案: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解决敌我矛盾应采用:()
答案:专政的方法
要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
新中国史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丽水学院.docx
新中国史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丽水学院
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
答案: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
答案:60周年
经过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20万亿元。()
答案:错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
答案:自我革命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
答案:党的十三大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历史汇编: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章节综合.docx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历史汇编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昌平高一下期末)下图反映了抗日战争中的某场重要战役。该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C.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摧毁了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2.(2024北京昌平高一下期末)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指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庆祝各路人民
-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历史汇编: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章节综合.docx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历史汇编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朝阳高一下期末)孙中山在演说中反复提到“尚有一重大问题为本党的基本问题,必须解决”,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即耕者有其田、实现土地国有和资本国有,“打破资本制度……以养民为目标,不以赚钱为目标”。他提到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在(????)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2.(2024北京朝阳高一下期末)一段对话:
慈禧太后问端方:“新政已经实行了几年,你看还有什么该办、但还没有办的?”端方回奏:“尚未立宪。”慈禧太后问:“
-
3.17++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
导入新课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1)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了解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知道明朝最终在双重夹击下走向崩溃。(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目录CONTENTS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煤山自缢四、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壹·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时空观念
目录第一章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习题检测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第一章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于周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上和人身
-
曹操历史简介PPT.pptx
曹操历史简介
,ACLICKTOUNLIMITEDPOSSIBILITIES
汇报人:
CONTENTS
04
曹操的文学作品
03
曹操的军事才能
02
曹操的政治成就
01
曹操的生平
05
曹操的历史影响
曹操的生平
PART01
早年经历
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其父曹嵩曾是东汉末年权臣,曹操早年因此受到良好教育。
01
曹操的家世背景
曹操初入仕途担任洛阳北部尉,因执法严格而闻名,后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逐步升迁。
02
曹操的早期仕途
政治生涯
曹操早年担任洛阳北部尉,以严法治军,初显其政治和军事才能。
初露锋芒
曹操迎汉献帝至许都,以皇帝名义发号施令,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挟天子以令
-
第1课鸦片战争八年级历史上册优质课件.pptx
中国近代史;1800年清朝的GDP占世界为44%,居全球第一.;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第一镇”——虎门镇有一座双手拦腰折断一杆鸦片烟枪的巨型雕塑《较量》;;;;;;;;;作业:;赛一赛;赛一赛;赛一赛;材料一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但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国投入兵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凭借着“坚船利炮”,英国战胜了中国。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
-
复习-第12讲抗日战争时期 - 副本.pptx
;·阅读教材,把上面的时空轴线填充完整。
·确立“十四年抗战”这一提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
中共
日本;;(一)侵华过程:按时序梳理日军重大侵华事件;;(三)侵华暴行:据教材整理日军侵华暴行;;例1.(2015·全国II卷·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例2.(2023·广州一模·9)1930年代,台湾地区稻米产量大幅增产,但当时人均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