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 《名师教案》】12古诗三首.pdf

发布:2025-06-09约1.54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古诗三首

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时,先简介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为理解诗内

容及诗人的感情做好铺垫。在反复的吟诵、朗读中,抓住诗的意象,通过想象

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的表达特点。抓住语言训练的关

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的语言训练。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乃、熏”等5个会认字和“祭、乃”等8个会写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朗诵诗,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初读古诗,自主学习,理解大意。

2()再读古诗,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3()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课前查阅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他们生活的时代状况,他们写的其他忧国忧

民的诗篇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示儿》

课时目标

1.会认“乃1个生字,会写“祭”“乃”2个字。

2.借助教材注释和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

意思。

3.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试着说说古诗

的大概意思。

2.指两名学生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遍,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设计意图】让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韵味。当学生

读通、读顺了古诗,对古诗也有初步的了解后,这时的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

诗的大意,又可以为后面品味诗中蕴含的情感做铺垫。

二、解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同学们,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堪称“千古绝唱”。

1.了解作者及背景:

陆游1(1257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留存下来,内容

极为丰富,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

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大好河

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2.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提示:“示”的意思是告诉,

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借助注解,一行一行地解读:诗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适(时点拨:理解“元、但、乃”的意思。)

交流归纳:死后无牵无挂;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更时

告慰统一的消息。

4.逐句缩减,理解遗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