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3035-2017_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_安徽省.docx
ICS65.020
DB34
B65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035—2017
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RegulationofProvincialWetlandParks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303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湿地保护中心、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小春、周立志、阮怀静、王子鹏、刘嵩、张颖、王同慰、周忠泽、田胜尼。
I
DB34/T3035—2017
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级湿地公园的规划与管理、设施建设、科研监测、保护修复、宣传教育和可持
续发展等建设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级湿地公园,其他级别湿地公园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HJ710(所有部分)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LY/T1953
自然保护区设施标识规范
DB34/T2831
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办发〔2016〕89号)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
wetlandrestoration
为恢复湿地结构和功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而采取的生物、工程和综合措施。
湿地驳岸wetlandembankment
1
DB34/T3035—2017
指湿地与陆地过渡或交错或衔接的地带。
4规划与管理
4.1规划
4.1.1总体规划
依照《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编制。
4.1.2
详细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以指导各项建设工程实施。
4.1.3规划修订
规划编制期满或发生重大变动后,应及时修订总体规划。
4.1.4
规划审核
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须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规划编制工作须有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学、规划设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参与。
4.2
管理
4.2.1边界与权属
四至明确,功能分区清晰,均须有地理信息矢量图。
区域内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经营权等权属关系明确。与相关利益方无冲突。
4.2.2.1议事协调机构
成立由当地林业、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水利、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组成
的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
组建由湿地生态、野生动植物、林学、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的
智库,指导湿地公园建设。
成立由县级以上编制部门批准的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命名格式为:安徽+市或县(市、区)
行政区域名+湿地名+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局(处),并明确职能、机构和人员。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并经湿地公园所在地县(市、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正式发布。
2
DB34/T3035—2017
4.2.3.2管理制度
制定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管理制度包括日常办公、保护巡护、宣教培训、森林防火、安全保
卫、社区共管、档案管理等制度。
5设施建设
5.1标识设施
5.1.1入口标识
主入口修建体现湿地公园特色的标志性构筑物或建筑物,并附有规范的湿地公园名称。
5.1.2分区界牌
在湿地公园边界四至及拐点处设置界碑、界桩。在湿地公园各功能分区、出入口、居民点附近或人
为活动频繁处设置分区标牌。
界碑、界桩和标牌应符合LY/T1953的规定。
5.1.3宣传牌、警示牌
湿地公园内部设置宣传牌、警示牌,内容包含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公告警示等。
5.1.4解说系统
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备办公设施。
依照详细规划,设置不少于200㎡的宣教馆,展示湿地功能、价值、演变等。宣教内容包含湿地
公园简介、沙盘模型、功能分区示意等。
宜与管理服务站点设施集中建设,包括样品初处理室、样品储藏室、检测分析室、数据分析室、设
备储存室、学术研讨室等。
3
DB34/T3035—2017
5.3.2.1常规监测设备和资料
配备手持GPS或北斗定位手持设备、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底泥采样器、动植物测量设备、
底栖生物网、采水器、标本箱(瓶)、暂养设备、活动帐篷、照相机等常规调查设备,以及各类野生动
植物图鉴、图谱等资料。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