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场古诗词的奇幻之旅!咱们要学习的三首诗分别是《咏柳》、《春晓》和《泊船瓜洲》。这些小诗啊,就像是春天里的清风,轻轻拂过我们的心田。它们不仅美,还藏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呢!
咱们来看看,《咏柳》这篇课文,它描绘了春天里柳树抽芽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春晓》则通过早晨醒来时听到的各种声音,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早晨。最后,《泊船瓜洲》则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望着对岸的京口,思念家乡的心情油然而生。
这些小诗啊,它们都与我们学过的诗歌知识紧密相连。比如,我们要学习如何理解诗句的意思,如何欣赏诗歌的韵律美,还要学会从诗歌中汲取情感和哲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丽的古诗词,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品味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增强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3.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
三、学情分析
在我们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对古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诗句和韵律。然而,由于年龄和阅读经验的原因,他们对古诗词的深度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以下是对我们班级学生情况的详细分析:
1.学生层次:班级内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对于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感知,能够朗读并简单理解诗句;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对古诗词较为陌生,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知识方面: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一些古代文化背景和诗人生平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3.能力方面: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上有所发展,但在深入解读诗歌情感和挖掘诗歌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4.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强,但在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但在个别学生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较差的现象。这可能会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课后资源拓展和学生作业提交。
-信息化资源:古诗词相关的教学视频、音频资料、诗歌图片库。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如课本、卡片、实物教具;现代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互动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读过一些古诗呢?你们觉得古诗美在哪里?”
展示一些关于古诗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诗人画像、古建筑、山水风光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古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如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诗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古诗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平仄、韵律、对仗等。
详细介绍古诗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如诗的标题、作者、正文、注释等。
3.古诗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古诗案例进行分析,如《春晓》、《咏柳》、《泊船瓜洲》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古诗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讨论,如分析诗句的意义、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的艺术特色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对古诗的分析、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