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docx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本课主要学习杜甫的这首诗,通过阅读、感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提高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诗歌阅读方法,对古典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识别常见的诗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并具备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五年级学生对诗歌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诗歌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进行诗歌学习。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绘画或写作来表现对诗歌的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时可能遇到对古代词汇、典故和背景知识的理解困难。此外,由于古诗的语言表达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可能难以完全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对诗歌整体美的感受。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扩音设备、诗歌朗诵录音。
2.课程平台:班级学习平台、网络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教师用书、学生用书、课本、诗歌朗诵教材、教学卡片、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它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诗歌朗读:教师范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跟读。
2.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杜甫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3.诗歌内容分析:
-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探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4.诗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词语解释:教师出示几个生僻词,学生解释词义,加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
2.诗歌背诵:学生分组,每组背诵一首诗歌,其他组员点评。
3.诗歌仿写:教师给出一个诗句,学生仿写一个与之意境相近的诗句。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讨论:为什么诗人会流泪?这泪水代表了什么?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有什么特别之处?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诗。
2.诗歌表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表演,如朗诵、舞蹈、绘画等。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
-学生回家后,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
知识点梳理
1.诗歌背景知识:
-杜甫的生平简介及其创作背景。
-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
2.诗歌形式与结构:
-五言绝句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诗歌意象分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中的“剑外”和“收蓟北”所蕴含的意义。
-“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涕泪”所表达的情感。
4.诗歌情感表达: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5.诗歌语言特点: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诗歌中的炼字技巧,如“收”、“泪”等。
6.诗歌鉴赏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
-通过背景知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7.诗歌文化内涵: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