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为主题,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其性质。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认知。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意识。
2.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提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知识和安全常识,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的简单描述等。但关于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原理,学生可能只有初步的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
2.学生对化学实验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在学习能力和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擅长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感受和动手实践。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操作失误;实验技能不足,如加热、收集气体等操作不够熟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氧气收集不完全、实验器材损坏等。此外,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可能也是学生的挑战之一。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氧气发生器、酒精灯、集气瓶、试管、带孔橡皮塞、玻璃片、铁夹、铁架台、导管等实验器材。
-软件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实验室管理软件、在线实验操作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实验操作示范、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学生):好的,老师。
二、新课讲授
1.实验原理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氧气的制取原理。氧气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下面,我将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学生):请老师演示。
(教师):好的,首先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试管中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我看到了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颜色由紫色变为黑色。
(教师):很好,这说明高锰酸钾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了氧气。接下来,我们用集气瓶收集氧气。
2.实验操作
(教师):下面,我将讲解氧气的收集方法。首先,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注意,导入氧气时要保持导管口在水下,防止氧气逸出。
(学生):明白了,老师。
(教师):好的,现在请大家按照我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操作中。
3.实验现象与结论
(教师):同学们,实验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举手回答。
(学生):我看到了气泡从导管口冒出,集气瓶中的水被逐渐排出。
(教师):很好,这说明氧气比水轻。接下来,我们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学生):请老师演示。
(教师):好的,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我看到了木条复燃。
(教师):这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至此,我们已经成功制取并检验了氧气。
4.氧气的性质与应用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氧气的性质和应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助燃性、氧化性等性质。在工业、医疗、日常生活中,氧气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了解了,老师。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实验现象、性质和应用。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学生):好的,老师。
四、作业布置
(教师):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的制取方法、实验现象、性质和应用。
2.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工业、医疗、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明白了,老师。
五、课后反思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同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介绍氧气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比例,以及氧气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氧气的工业应用:探讨氧气在钢铁、化工、医疗等行业的应用,如氧气切割、氧气炼钢、呼吸器等。
-氧气与其他气体的性质比较:比较氧气与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