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为主题,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实验探究、知识讲解、问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氧气制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升实验操作技能。
2.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EM)意识:使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
①理解氧气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包括药品的取用、装置的连接、加热方法等。
③能正确识别实验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①
①准确判断氧气的生成,通过观察气泡颜色、收集方法等实验现象。
②理解不同制氧方法的优缺点,包括过氧化氢分解法、高锰酸钾加热法等,并能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②在实验过程中,确保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实验室:氧气制取装置(过氧化氢分解装置、高锰酸钾加热装置等)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导管、橡胶塞、镊子、火柴、水槽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水
2.课程平台
-教学课件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3.信息化资源
-实验操作视频
-网络实验室模拟软件
4.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模型或实物展示
-学生实验操作指导手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制取氧气》。氧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对于维持生命和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反应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是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奥秘。
二、新课讲授
1.氧气制取原理
同学们,首先我们要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氧气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这个反应中,过氧化氢分解成了水和氧气。
2.实验室制氧装置
3.实验操作步骤
现在,我们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首先,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接下来,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插入导管,导管另一端伸入集气瓶中。最后,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氧气的生成。
4.实验现象观察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观察到以下现象:试管中产生气泡,气泡逐渐增多,集气瓶中水面下降,产生大量氧气。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5.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氧气制取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操作时要小心,避免试管破裂;其次,加热时要均匀,防止试管炸裂;最后,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酒精灯,防止火灾。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
现在,我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次氧气制取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要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实验结束后,请各小组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展示
各小组完成实验后,请派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成果,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遇到的困难。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
四、巩固练习
1.实验室制氧装置图示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实验室制氧装置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实验操作步骤填空
请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填写以下空白:
(1)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______中;
(2)加入适量的______作为催化剂;
(3)用______塞紧试管口;
(4)插入______,导管另一端伸入集气瓶中;
(5)用______加热试管。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撰写一篇关于氧气制取实验的实验报告;
3.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我们下节课再见!
六、知识点梳理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气态氧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化性: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
-支持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条件之一
-与水反应:氧气与水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