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氧气》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氧气》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2.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
3.增强学生的化学思维,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和助燃性。
-熟悉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氯酸钾。
2.教学难点
-理解氧气的氧化性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例如铁生锈、燃烧等。
-掌握氧气的助燃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氧气在呼吸作用中的作用。
-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如使用集气瓶收集氧气,注意安全操作。
-分析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如氧气与碳、硫、磷等元素的化学反应。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施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氧气的收集和检验。
4.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5.设计问题解决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呼吸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呼吸过程中涉及到的气体。
2.提问: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性?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吸入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氧气的性质(5分钟)
-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
-举例说明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如铁生锈、燃烧等。
2.氧气的制取方法(10分钟)
-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加热氯酸钾。
-操作步骤:将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观察气泡产生;加热氯酸钾,收集产生的氧气。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
-讲解氧气在呼吸作用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焊接、医疗急救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什么特性?
2.提问: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讨论氧气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氧气资源。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生活应用。
2.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时长: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氧气在钢铁冶炼、焊接、切割等工业过程中的作用。
-氧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探讨氧气在呼吸治疗、急救等方面的应用。
-氧气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氧气在净化空气、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的作用。
-氧气在日常生活的影响:讨论氧气对食品保存、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影响。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图书馆或网络资源,了解氧气在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氧气应用的理解和看法。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氧气生产厂、医院氧气供应部门等,以加深对氧气应用的认识。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如制作氧气发生器,观察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
-学生可以撰写小论文,探讨氧气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观看科普视频或纪录片,了解氧气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参与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提高学生对氧气保护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的化学课,我们学习了《氧气》这一章节,整体来说,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关于呼吸的动画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