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二课《祖辈手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四单元第二课《祖辈手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祖辈手艺》这堂精彩的美术课。这节课,我们将聚焦于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二课。在这一课中,我们不仅会欣赏到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各种手艺,还能亲手尝试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手工艺品。这可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好机会哦!
说到这,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同学们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期待的光芒。咱们都知道,课本上的《祖辈手艺》是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而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美好的画面变为现实,让我们的手艺也能传承下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与实践创新。通过欣赏祖辈手艺,学生将提升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在实践环节,学生将动手制作手工艺品,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进入七年级下册的学生们,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手工制作方法。他们对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有一定的认识,也初步了解了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然而,对于祖辈手艺这一特定的文化领域,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对于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祖辈手艺这样的传统文化内容,他们通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可能缺乏细致的操作技巧和耐心。学习风格上,学生们既有喜欢独立思考的,也有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不同风格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祖辈手艺》这一课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的复杂步骤感到困惑,二是对于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三是可能因为操作难度大而缺乏耐心。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祖辈手艺》的相关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课本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的精美图片、制作过程视频,以及介绍手艺文化背景的纪录片。
3.实验器材:为实践环节准备必要的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确保学生能够亲手制作手工艺品。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手工制作和讨论。同时,确保实验操作台的安全性和整洁,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首先以一个简短的谈话开始,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祖辈或家族中有哪些传统手艺。
-展示一些祖辈手艺的图片,如剪纸、编织、陶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这些手工艺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们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手艺的价值和意义,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
2.新课讲授
(用时10分钟)
-第一条:介绍祖辈手艺的历史背景和传承意义。
-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手艺的发展历程。
-举例说明祖辈手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二条:分析祖辈手艺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观察手工艺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特点。
-讨论这些特点如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第三条:讲解传统手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以剪纸为例,讲解剪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展示剪纸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传统手艺的精湛技艺。
3.实践活动
(用时20分钟)
-第一条:分组讨论,确定要制作的手工艺品。
-学生根据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自由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手工艺品进行制作。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并确定制作方案,包括材料准备、制作步骤等。
-第二条:分发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学生按照分组讨论的结果,开始动手制作手工艺品。
-第三条: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
-强调手工艺品制作中的耐心和细致,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改进。
4.学生小组讨论
(用时10分钟)
-第一方面: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例如:“我在剪纸过程中发现,耐心和细致非常重要,每一刀都要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