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2课 祖辈手艺 教学设计 人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祖辈手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本地具有代表性的祖辈手艺,包括传统手工艺的种类、历史渊源、制作流程、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祖辈手艺的基本制作技巧,如剪纸、编织、陶艺、木雕等,并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制作出简单的手工艺品,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准确把握传统手工艺的审美特征和文化符号,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巧妙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和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民间艺人、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手工艺品的制作和展示,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学会在合作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在欣赏、分析和创作传统手工艺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辈手艺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保护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让学生在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感受祖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对劳动的尊重。
鼓励学生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手工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全面系统地了解本地具有代表性的祖辈手艺,掌握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熟练掌握一种祖辈手艺的制作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展现创新思维。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深入理解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保留传统手工艺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元素,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手工艺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本地传统手工艺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制作原理等,使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理论认知框架。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传统手工艺作坊、民间艺人工作室或民俗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氛围,近距离观察制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采访法:安排学生采访民间艺人,了解他们的从艺经历、创作心得以及对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同时让学生从民间艺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灵感。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手工艺品的制作、展示和评价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传统手工艺制作,在实践中掌握制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欣赏法:展示大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图片、视频以及实物作品,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
联系本地的传统手工艺作坊、民间艺人工作室或民俗博物馆,安排好实地考察和采访的相关事宜。
收集整理与本地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传统手工艺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剪纸用的彩纸、剪刀;编织用的丝线、竹条;陶艺用的陶土、塑形工具;木雕用的木材、刻刀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合理配备。
设计制作学生作品展示架、展示台,准备评价学生作品所需的评价表格、评分标准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展示本地传统节日庆典或民俗活动的视频,视频中突出展示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如舞龙舞狮活动中的精美龙狮道具、传统庙会中的剪纸和糖画等。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物品?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技艺制作出来的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视频中传统手工艺品的初步认识和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祖辈手艺,强调传统手工艺是祖辈们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祖辈手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新授
本地传统手工艺种类及历史渊源介绍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本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种类,如剪纸、刺绣、竹编、木雕、陶艺等,配以精美的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让学生对本地传统手工艺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选择其中一两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详细讲解其历史渊源。讲述剪纸艺术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在本地的传承情况,介绍本地剪纸的独特风格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场景,如春节时的窗花、婚礼上的喜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