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6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25日(星期二)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环境与环境问题》这一章的第二节,探究“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探索之旅,发现环境问题的奥秘吧!????
核心素养目标
1.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和责任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2.地理思维:通过分析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全球视野: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认识环境问题,关注国际环境治理与合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当代环境问题的具体实例分析: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识别和解析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
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掌握环境问题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①环境问题成因的复杂性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探讨: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从政策、技术和社会层面提出有效的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地球仪、地图册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互动交流
-信息化资源:环境问题相关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片段、在线地图服务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视频播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周围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它们是否总是保持清洁和健康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问题,揭开环境问题的神秘面纱吧!
-回顾旧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的组成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影响是如何导致当代环境问题的。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首先,我会介绍当代环境问题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举例说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会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如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森林砍伐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等。
-互动探究: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此外,我还计划进行一个小型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练习题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教师指导: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会巡视课堂,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我会进行集体讲解,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组织和活动,鼓励他们参与环保行动,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5.总结(约5分钟)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会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及国际上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技术: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经济学:探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环境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让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伦理学:介绍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让学生了解环境伦理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环境科学导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书籍,加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