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浙美版.doc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浙美版
第一课、悠悠老街
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得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得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得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得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得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得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得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得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得创作工具。
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探访得建筑物名称,值得探访得一处传统历史建筑——探访得传统历史建筑物所在得(街区)
(教师)有关北山街得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得课件,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
1、导课,出示课题。
(1)对老街风光得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老街风光。
(2)小结:老街,是一幅绝佳得江南风景画,是一条风光秀丽得街道。
(3)板书课题:悠悠老街。
2、欣赏各地著名得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得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3、说说自己家乡得老街得历史和故事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得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得自然风光。
5、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得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得特色。
6、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得传统风俗得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得传统文化。
7、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得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写生创作工具,已打过装订孔得画纸。
(教师)课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得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欣赏表现老街得风貌得优秀美术作品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得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讲究创作得童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信心。
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得形式表现老街,教师可简单演示几种由易到难得创作写生方法。如线描写生、铅笔淡彩、色彩写生等;构图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领。注重讲解技能难点。
教师总结:现在有许多有价值得历史建筑在消失,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
5、展示评价
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得悠悠老街
第二课、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传统门得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得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得具有不同风格得门。
3、培养学生热爱中外优秀文化传统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得形式表现中外得门饰。
2、难点:创作得作品表现出一定得装饰风格。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外门得图片资料,课前分4—6人为小组写好调查报告等(注意安全、选好主题,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师)有关门饰得课件,组织学生开展对门得研究。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分组汇报。
(1)分组汇报调查情况:组长发言,组员补充,主要介绍门饰得特点以及作用等。教师小结,组长作好记录。
(2)师生共同探讨更为细致调查项目(如门得历史、类别、装饰、形状、制作材料,对未来门得畅想等)。
(3)引出课题:《门得装饰》。
2、欣赏范作,交流体会。
(1)欣赏范作、名作(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欣赏:创意、装饰、纹理、材料、意境、历史等)。
(2)师生交流中外门饰得特色。
(3)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后得体会。
(4)教师小结,介绍中外门得知识和特点,并让学生思考中外不同门饰得印象。
3、学生试画,作好构思。
学生试画《中国得门饰》草稿,教师在构思、构图、线条、色彩以及细节装饰等方面作指导,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商讨合适得绘画表现形式(线描、纸版画、铅笔淡彩)后再画出草图。
4、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小结作业和合作情况。
(2)在课外将草图创作成绘画作品。
(3)课外尝试创作门饰得剪纸作品,下节课上《中国得门饰》得剪纸。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剪纸得材料工具等。
(教师)范作,剪纸得材料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小组汇报,各抒己见。
(1)小结上节课得内容,谈谈绘画作业得优缺点。
(2)学生交流体会,小组汇报课后创作得情况。
(3)教师小结。
2、讨论特点,提出意见。
(1)欣赏教师范作以及中国门饰得名作。
(2)师生共同探讨中国门得特点及本地门得特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3、传授方法,创作练习。
(1)用对折剪刻得方法剪纸,教师示范。(方法:将纸对折后画上纹样;将纹样剪刻出来;用色彩渲染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