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实验活动5,即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将结合学生已掌握的溶液概念和溶解度知识,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教材内容涉及溶液的定义、溶解度概念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思维。学生将通过实验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提升科学探究素养。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增强实验技能。此外,通过学习溶液的配制,学生能够发展化学思维,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培养定量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理解和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②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包括称量溶质、量取溶剂、溶解过程以及溶液的搅拌和均一化。
③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准确读取和记录实验数据,如溶液的体积和温度。
2.教学难点
①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精确称量固体溶质,避免误差。
②控制溶解过程中溶剂的温度变化,确保溶质完全溶解。
③如何判断溶液是否达到均一状态,以及如何处理溶液中可能出现的沉淀或杂质。
④理解溶液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秤、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天平、实验记录表
-课程平台:学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图、实验操作视频、实验注意事项PPT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演示台、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基本概念。
-接着,教师展示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图片,提问:“你们能从图片中看出什么?”激发学生对溶液浓度概念的好奇心。
-最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2.新课讲授(15分钟)
-首先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例如: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并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包括称量溶质、量取溶剂、溶解过程以及溶液的搅拌和均一化。
3.实践活动(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操作规范,如准确称量溶质、量取溶剂等。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如溶液的体积和温度,并进行初步分析。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①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溶质未完全溶解、溶液不均一等,并尝试分析原因。
-②交流实验操作技巧,如如何准确称量溶质、如何控制溶剂的温度等。
-③分享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组配制的溶液浓度,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5.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液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溶液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流程总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混合物。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2.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
3.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100%。
4.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溶剂和溶质性质的影响。
5.溶液的配制
-配制溶液的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搅拌均匀。
-在配制溶液时,要确保溶质完全溶解,避免产生沉淀。
6.实验操作技巧
-称量溶质时,要使用电子秤,确保准确称量。
-量取溶剂时,要使用量筒,注意读数时要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溶解过程要在烧杯中进行,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7.实验数据处理
-记录实验数据时,包括溶液的体积、温度等。
-分析实验数据,如计算溶液的浓度,比较不同组配制的溶液浓度等。
8.溶液的应用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