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旅游资源及其特点说课稿 鲁教版选修3.docx
(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说课稿鲁教版选修3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为主题,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旅游资源的价值与保护。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观念、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旅游资源的特点,学生将学会运用空间观念识别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培养人地协调观以理解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通过综合思维分析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初步认识,以及一些基本的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的基本概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普遍持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旅游地理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地图等地理图像进行分析。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偏好视觉和动手操作的学习者,也有喜欢通过讨论和探究来学习的个体。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时可能遇到困难,如对某些自然或人文景观的地理背景知识不足,难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此外,学生在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系时可能面临挑战,需要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和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可能对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旅游活动相结合感到困惑。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鲁教版选修3教材,便于学生跟随教材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旅游资源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直观性和互动性。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讲台上摆放地图和教学模型,便于演示和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旅游宣传片,展示各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发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成为旅游景点?它们有哪些吸引人的特点?”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教师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旅游资源概述:介绍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分布特点,用时5分钟。
2.自然旅游资源: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如山水风光、气候景观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用时7分钟。
3.人文旅游资源:介绍人文旅游资源的种类,如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等,通过案例分析,用时8分钟。
4.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探讨旅游资源评价的标准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举例说明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用时5分钟。
2.练习题解答: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讲授新课中的关键知识点,提出问题,如“自然旅游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用时2分钟。
3.针对巩固练习中的问题,提问“如何评价一个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用时3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提出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2.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用时5分钟。
3.教师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国内外优秀旅游资源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用时5分钟。
(六)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如何规划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旅行经验和规划,教师点评和总结,用时5分钟。
(七)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旅游资源的价值与保护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一处感兴趣的旅游资源,分析其特点和价值,并撰写一篇短文,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介绍GIS在分析旅游资源分布、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展示GIS软件在地理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等方面的功能。
-国际旅游组织(UNWTO)发布的旅游统计报告:提供全球和各国旅游业的最新数据,包括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旅游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