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旅游活动设计说课稿 鲁教版选修3.docx
(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旅游活动设计说课稿鲁教版选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旅游活动设计”为主题,通过结合鲁教版选修3高中地理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类型、特点及规划原则。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过图片和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对旅游活动的兴趣;其次,分析旅游活动的类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旅游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与理解能力,提升空间思维和区域认知水平。通过旅游活动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旅游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掌握旅游活动设计的步骤和原则,包括旅游资源的选择、旅游线路的规划、旅游服务的提供等。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具体的旅游活动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旅游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③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旅游活动设计中来。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旅游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旅游活动案例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旅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活动设计的关键要素。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旅游景观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2.网络资源:引入网络旅游资讯,拓宽学生视野。
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软件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提高实践技能。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旅游活动设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旅游时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展示一些关于旅游景点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旅游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旅游活动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旅游活动设计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设计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旅游活动设计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旅游活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旅游活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活动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旅游活动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活动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提升旅游体验。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旅游活动设计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旅游活动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旅游活动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旅游活动设计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旅游活动设计在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旅游景点,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并撰写一份简单的旅游活动设计方案。
要求学生在设计方案中考虑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线路的规划、旅游服务的提供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8.教学反思与改进(5分钟)
目标: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过程: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知识点梳理
一、旅游活动设计概述
1.旅游活动定义:旅游活动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求知等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方进行的一种短暂停留和活动。
2.旅游活动类型:根据旅游目的、旅游方式、旅游区域等进行分类,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