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2).docx

发布:2024-07-08约1.7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2/NUMPAGES2

教学过程设计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二课时(例文赏析)

【教学过程】

一、佳作欣赏,全班共评

1.例文一:当小经理

师生共读,读后交流:

宋扬当上小经理后遇到什么问题?这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此文写了宋杨当经销店的“小经理”期间发生的各种事情,阐述了诚信的重要性。故事内容真实可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

2.例文二:五瓣丁香事件

指明学生读,读后交流: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好在哪里?

预设:

(1)环境开篇。开头交代时间、地点,渲染了校园里花香四溢的氛围。

(2)交代缘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引出下文。

(3)形象地刻画出了班长王寒冰雷厉风行的特点。

(4)语言描写制造冲突,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

(5)呼应上文。李老师为同学们揭秘五瓣丁香事件,刻画出李老师的人物形象。

教师总结:此文讲述了“淘气包”张明和班上的同学为送老师礼物而乱摘丁香花的故事,主要刻画了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的形象。故事开头先描写校园的环境,接着交代故事的起因,班长王寒冰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和班主任揭秘五瓣丁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也是最有趣的部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任何破坏环境的事,即使你的初衷是好的。

3.例文三:月光下的村庄

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小组内讨论交流。

预设:

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地点和寂静的山村氛围。

画面真实细腻,农村儿童的形象跃然纸上,童趣盎然。

故事高潮写了表哥运用智慧赶鸡的情景。

深化主题,意味深长,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引人深思。

教师总结:此文讲述的是留守儿童在家里赶鸡的故事。故事没有直接写留守儿童的辛苦、孤单,而是选取月夜赶鸡、鸡妈妈保护小鸡的情景,从侧面展现了留守儿童生活的不易,启示人们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开头通过详细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山村的寂静,接着使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赶鸡的情景,全文语言流畅。

(设计意图:欣赏优秀例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写作的方法,写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二、小组合作,评议修改

习作原文:月光下的哭泣

小组内自由读习作原文然后依据清单,给出意见。

(1)我的修改建议是:______。

(2)这篇文章最吸引我的段落是:________。

组内共同修改习作。

2.出示修改后的习作,学生对比阅读体会。

三、欣赏名家作品

飞翔的馒头

教师诵读,学生欣赏。

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飞翔的馒头》,“飞翔”与“馒头”搭配很新奇,有引发联想、设置悬念的作用。故事围绕一个馒头展开,引申出多种话题,内涵丰富。文章善于运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情节简单、完整又感人,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教育的反思。

四、举行班级故事会

1.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内成员依次讲述自己的故事,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的作品在班级故事会中展示。

2.班级故事展示。

学生边听边思考、评价,完成以下两个内容,并进行交流分享。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最欣赏的地方是……

提示:着重从想象的创意上进行欣赏。

小组内自评和互评作文。互评时需要检查对方的习作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文章是否切题;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是可以删去。

根据故事会上的交流以及组内互评,修改自己的故事,课下将修改后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故事分享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文,学习其优秀之处,分析自己作文的不佳之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我回顾了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明白小说可以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大胆的想象等方式来创编故事,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本次作文训练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梳理作文的层次脉络。

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我发现学生在行文思路上可以。但从作文上来看,学生的思维不够发散,想象力不足,在这点上没有落实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