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东中考必备数学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第四章图形的认识第4节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知识梳理;(3)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
________.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A,底角为∠B,∠C,
则∠A=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__.;(4)判定
①定义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2. 等边三角形
(1)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性质
①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____,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②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它的每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都与其对边的中线和高线重合. ;(3)判定
①定义法: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方法规律 ;;思路点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CDA=50°,∠B=∠DCB,∠BDE=∠BE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B=
25°,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DE,最后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CDE的度数.
答案:D;【例2】(2016内江)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 )
;考题再现
1. (2016泰安)如图1-4-4-3,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 ( )
A. 44° B. 66° C. 88° D. 92°
2. (2015南宁)如图1-4-4-4,在△ABC中,AB=AD=DC,∠B=
70°,则∠C的度数为 ( )
A. 35° B. 40° C. 45° D. 50°;3. (2015泉州)如图1-4-4-5,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则∠BAD=________. ;4. (2015北京)如图1-4-4-6,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 求证:∠CBE=∠BAD. ;考点演练
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腰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
A. x>12
B. x<6
C. 6<x<12
D. 0<x<12;6. 如图1-4-4-7,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的度数;
(2)若CD=2,求DF的长. ;7. 如图1-4-4-8,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考点点拨:
本考点的题型不固定,难度中等.
解答本考点的有关题目,关键在于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相关要点详见“知识梳理”部分).注意以下要点: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属于特殊的三角形,在广东中考中单独出题考查的情况虽然不多,但这两种图形常与其他几何图形,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圆等结合进行综合考查,题目非常灵活,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定理并加以灵活运用对解题非常关键,备考时需多加留意. ;;3. (2016邵阳)如图1-4-4-9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C>BC B. AC=BC
C. ∠A>∠ABC D. ∠A=∠ABC
4. 如图1-4-4-10,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 若∠E=35°,则∠BAC的度数为 ( )
A. 40° B. 45° C. 60° D. 70°;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PQ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 (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6. 如图1-4-4-11,△ABC中,BE平分∠ABC,CE平分∠ACB,DF经过点E,分别与AB,AC相交于点D,F,且DF∥BC.
(1)求证:△DEB是等腰三角形;
(2)求证:DF-BD=CF. ;7. (2016菏泽)如图1-4-4-12,△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CAB=∠CBA=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