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体会
张俊庆 朱国熙 (临汾市人民医院 041000)
【摘要】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8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83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针对主要指标进行观察,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并对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评分,分析残余尿量的变化,测量最大尿流率。结果83例手术基本成功,未出现诸如永久性尿失禁以及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且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明显。由此可见,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不仅可以保证其安全性,而且较少出现并发症,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经尿道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内层是前列腺增生的高发部位,从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为解剖位置。通常在老年男性群体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比较多见,常见症状为排尿困难、尿失禁等,主要是由于尿路梗阻造成的,一般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案。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即TURP,其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新型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业界公认的“金标准”。本文为进一步讨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现将8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谈谈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的主要数据来自于我院行经尿道电切术的8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诊断指标包括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QOL(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肛门指诊、经腹B超检查、尿流率测定、尿道膀胱镜检查。患者年龄范围在61-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2plusmn;11.3岁,病程范围在7个月-12a,平均5.3plusmn;7.4a。主要症状表现为排尿踌躇、尿终滴沥,晚期则出现严重的排尿因难,甚至点滴不通,小腹胀满,触及充盈的膀胱,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下尿路梗阻症状。本组共83例,其中急性尿潴留史者52例,上尿路积水者7例,肾功能不全者3例,膀胱结石者8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33例;前列腺采超粗测重量在47-86g,平均为65.3plusmn;11.2g。
1.2治疗过程
治疗中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德国产stoze电切镜系统,其电切功率范围为100W-110W,电凝功率范围为60W-70W;镜冲洗液为压力在50-80mm的H2O,3%甘露醇,流量保持在每秒100-200ml范围内,持续低压冲洗。
手术方法如下:麻醉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与尿道黏膜麻醉,手术体位取截石位,铺无菌巾并采用常规消毒方案。如果存在尿道狭窄等情况,先进行尿道外口的扩张,在监视器直视下将电切镜经尿道插入,行膀胱尿道镜检,对相关解剖关系进行观察,包括脱销、输尿管口、前列腺、后尿道、精阜等,分析前列腺各叶增生的程度,并将精阜至膀胱颈部的距离确定出来,切除范围的确定以膀胱颈与精阜为标志,手术中采取持续的低压冲洗。针对以中叶为主的前列腺增生,先行5-7点处切除,而针对以两侧叶为主的情况,可先行1点或11点处切除。具体切除深度以达到前列腺外科包膜层为宜;如伴有膀胱结石则要行碎石术手再行手术。先用汽化切割襻把前列腺中叶、两侧组织切除,直至接近前列腺外科包膜与尖部,然后再利用普通电切环精确修切残余焦化组织与精阜周围组织,保证腔隙光滑、平坦。如手术时间大于1h常规应用速尿20mg。手术完成后要留取前列腺组织进行送检,以El1ick抽吸泵将切割下的组织从膀胱内吸出,置于F20-F22三腔气囊导尿管保留5-7天,气囊注入40mL水,压迫膀胱颈,固定于大腿内侧;采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1-3d的冲洗,并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24-72h后可将导尿管拔除。
1.3观察指标
上述病例要进行术前与术后相关指标的观察,观察时间为一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的差异,主要指标包括: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与QOL(生活质量)评分,尿动力学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量(PVR)。手术过程中要全程监测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束手术后用干纱布把切除的前列腺组织包裹好,将水分充分过滤后进行称重,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密切观察。
2、结果
2.1一般指标
本组病例的手术时间范围在42-83min,平均时间为52.1plusmn;11.3 min;术中出血量在50-160ml,平均75.3plusmn;10.2ml;手术所切除的前列腺组织重量为7.3-43.2g,平均为27.1plusmn;8.3g。所有病例均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