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研究.doc

发布:2018-01-29约2.2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研究 李海峰 胡乃刚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35-01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手术是治疗严重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法之一。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结合了气化和电切的优点,具有无开放手术切口、适应症广、疗效高、病人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且切除腺体大、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非开放性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常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39例,年龄55—93岁,平均65.8岁。术前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指诊、经腹B超检查和尿流率测定诊断为BPH,均有尿频和排尿困难。其中27例合并急性尿潴留,3例合并肾积水,合并高血压29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膀胱结石5例。 1.2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观察前列腺大小及膀胱情况。Ⅲ度前列腺增生和预计手术时间较长的行膀胱穿刺造瘘,用5%甘露醇持续低压冲洗,汽化电切输出功率为260 W,电凝功率60W,用气化电切环依次切除前列腺中叶及两侧叶达前列腺包膜.膀胱颈及精阜附近腺体薄层切割和修整,术后留置导尿管,行持续膀胱冲洗。 2 结果 139例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平均手术时间62.5 min(40—100 min),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为24.7 g(15.3—83.5 g),平均手术失血量约62 ml(40—280 ml),大多数患者术中平稳,术后恢复顺利。 无输血及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手术前后血常规、电解质无明显变化。术后行持续膀胱冲洗3~5 d,术后4~6 d拔除导尿管,拔管后病人排尿基本通畅,多伴有短暂的尿路刺激症。术后继发出血5例,经尿道外口牵拉导尿管压迫止血;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癌2例,行手术去势;尿道狭窄5例,经尿道扩张后痊愈;10例拔管后出现轻度急迫性尿失禁,经提肛训练多于术后l周内恢复。 3 讨论 3.1手术适应症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是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基础上发展的治疗BPH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使前列腺组织表面温度高达400℃以上,使深层组织及动静脉凝固、坏死,减少冲洗液的吸收,不易发生电切综合征…。同时,通过改变高频电流发生器的功率,又能达到比TURP更高的切除效率。本组139例患者,年龄最大93岁,前列腺最重达110 g,且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在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均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且手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恢复快。因此,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是目前治疗BPH理想的电外科技术。 3.2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3.2.1电切综合征(TURS) 为这种手术所特有,也是此类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死亡率为0.2%,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的TURS的发生率约l.7%。本组139例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无死亡病例和TURS发生病例。主要措施:(1)手术中边切边凝,防止冲洗液的吸收;(2)在保证手术视野清晰的前提下,冲洗液的高度尽量下降;(3)手术30 min后,给予利尿药,如速尿20mg静注或当冲洗量gt;5000ml时,给予3%氯化钠液250 ml静滴;(4)对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并发症的高危患者,以切除部分前列腺达到尿道通畅为目的,缩短手术时间;(5)术中、术后监测电鳃质,用3%氯化钠液纠正低钠血症。 3.2.2出血 分为术中和术后出血。术前对高血压患者行相应控制血压治疗,术中主要进行彻底止血、平整创面。术后常见诱因有长期尿潴留,反复置尿管,后尿道、膀胱壁炎症水肿;术后活动过度;用力排便、尿末逼尿等。本组5例出现术后少量出血,可能术后活动过度与用力排便、逼尿所致。经尿道再次插入气囊导尿管,冲吸膀胱内血凝块,外口牵拉导尿管压迫止血后痊愈。 3.2.3术后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为此类手术最常见并发症,包括前尿道和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为2.1%-5.2%。本组为3.6%,与报道基本相符。本组出现的5例尿道狭窄,经5 d抗炎治疗后不见明显好转,后行尿道扩张后痊愈。 3.2.4尿失禁 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控制主要取决于外括约肌收缩的张力和膀胱内压之间的平衡,当膀胱内压高于尿道阻力时,便出现尿失禁。 本组10例轻度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