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二圣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8章 第2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说课稿 (新版)苏科版.docx
江苏省句容市二圣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第8章第2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说课稿(新版)苏科版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及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通过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分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观察细胞分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证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规律。
3.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认识到细胞分裂和分化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细胞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可能对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对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具体过程和机制还比较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新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细胞分裂和分化涉及到的生物学过程较为复杂,学生可能会在理解细胞分裂的具体步骤和细胞分化的结果上遇到困难。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观察记录的细致性可能是一个挑战。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和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细胞分裂实验装置(如洋葱根尖或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型)
-课程平台:学校生物实验室预约系统、生物教学软件
-信息化资源:细胞分裂动画视频、细胞分裂和分化相关图片集、在线实验指导手册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指导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成长的?”这个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于身体成长的看法。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a.详细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特点和步骤。
b.介绍细胞分裂的意义,如生物体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
-举例说明:
a.通过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实验,展示细胞分裂的实际过程。
b.结合实际案例,如人体细胞的分裂,说明细胞分裂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互动探究:
a.引导学生讨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染色体的分离和配对。
b.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预测不同细胞分裂情况下的细胞数目变化。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a.学生独立完成关于细胞分裂的选择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b.进行细胞分裂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裂过程的理解。
-教师指导:
a.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错误进行个别指导。
b.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安全。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分裂的类型、过程和意义。
-强调细胞分裂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有关细胞分裂的科普文章。
-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思考细胞分裂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差异和适应性。
6.教学活动(约30分钟)
-观察细胞分裂实验:
a.学生分组进行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现象。
b.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报告撰写:
a.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b.教师点评实验报告,指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法。
7.课堂延伸(约10分钟)
-讨论细胞分裂与遗传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影响。
-引入细胞分化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意义。
8.课堂评价(约5分钟)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显微镜使用、实验记录等。
-评价学生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六、知识点梳理
1.细胞分裂概述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的基础过程。
-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2.有丝分裂过程
-间期:细胞准备分裂,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变厚,核膜破裂,纺锤丝形成。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纺锤丝连接染色体。
-后期: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3.无丝分裂过程
-无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某些单细